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貧困群眾在扶貧開發中受益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7日 15: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青海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青海新聞網訊 去年,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以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和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為抓手,因地制宜,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産生活中的難題,千方百計讓貧困群眾在扶貧開發中受益。

  在實施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中,隨著項目內容的不斷拓寬,項目的實施模式也及時跟進和創新,以集中連片、産業帶動模式取代過去一家一戶實施模式,形成産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經營;項目實施內容從單一養殖業向種植業、養殖業、林業、工業和其他二、三産業發展。去年著重在種植業上下功夫,由縣農技推廣中心作指導,在新莊鎮峽門、吉倉兩村建設1600畝“通麥二號”小麥制種基地二處,建設3200畝的“青海11號”蠶豆生産基地二處,在原有的868個日光節能溫室內,種植“津雜005號”黃瓜,“四月慢”油菜,建設露地蔬菜種植基地250畝,主要種植“先正達”菠菜,每戶配置一台小型農用運輸車,共1457台,使貧困村項目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1500元以上。

  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中,大通縣從改善貧困群眾生産生活條件入手,先後把塔爾鎮東社村三社136戶578名和青林鄉毛合灣村的114戶538名貧困群眾,從自然環境惡劣、交通不便,經濟發展嚴重滯後的環境搬遷到交通便利、條件較好的地方。同時,修建住房5.8萬餘平方米,引導群眾發展産業和開展勞務輸出,使群眾安居樂業,生産條件得到較大改善。(作者:蕭柳 孫海玲)

熱詞:

  • 扶貧開發
  • 群眾
  • 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
  • 露地蔬菜
  • 先正達
  • 整村推進
  • 養殖業
  • 種植業
  • 易地扶貧
  • 生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