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讓農業生産水旱無憂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6日 17: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都説“入了冬,萬事空”。歲末年初,産糧大縣湖北監利幹部農民卻沒有回家“貓冬”,而是吹響了農田水利建設的“集結號”。借著全省開展“萬名幹部下萬村挖萬塘”活動的東風,監利共抽調幹部520多人,組成172個工作組,進駐近700個村。更新改造骨幹抗旱泵站一座,疏挖排灌渠道45.95公里,實施渠道疏浚項目20條。所到之處,老百姓都稱讚:“是‘三萬’工作隊的腳印踩熱了寒冬的冷土,讓農村土地熱了起來。”

  “要命河”變成“生命河”

  監利縣是聞名全國的水稻生産先進縣。但是由於近些年大排灌渠道的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排灌不暢,去年遭遇五十年一遇的特大旱災和旱澇直轉後,全縣受旱面積達160萬畝,直接經濟損失3.2億元。

  痛定思痛。監利縣委、縣政府對全縣水利工程進行重新審視定位:水利設施不僅僅是滿足排澇,而且要適用於抗旱,不僅幹渠要通暢,更要疏通 “最後一公里”。

  三洲鎮潘陽村有一條長3750米的中心河,灌溉全村4個村民小組1600多畝農田,被村民們稱為命脈河。由於河道變窄,河床抬高,2011年抗旱時,村民看得見長江水卻用不著,損失慘重。駐村工作組籌措資金6.2萬元,將中心河設計為寬12米,深2.5米,適應于抗旱排灌的需要。村民們説:“來了‘三萬’工作隊,‘要命河’變成了‘生命河’。”

  找問題,查隱患,興水利,除水害。一場以疏挖河道為重點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活動在監利農村如火如荼展開,計劃完成疏挖渠道13821條,完成土方1740萬方,真正做到水旱無憂,為農業生産、農民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壓縮辦公經費支持水利

  興修水利,資金是關鍵。“我們平時少吃一餐飯,老百姓就少流千滴汗;我們少用一輛車,工程資金就有了轍;我們付出一點錢,收穫的是老百姓血濃于水的感情。”監利縣委書記董新發説。

  為此,工作組所屬縣、鄉鎮部門都發出了“三個一”的倡議:即節約一筆公務經費,資助駐村一項工程,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辦一件實事。

  監利縣教育局駐紅城鄉四合村,全村1062畝耕地,由於地勢較高,溝渠淤積嚴重,生産用水十分困難。工作組走訪後,根據群眾建議,決定先行疏挖老淵塘。教育局黨委全力支持,採取“壓縮辦公經費,減少一輛公務用車”的措施,籌集資金用在疏挖工程項目上。

  程集鎮河嶺村中心地帶有一個名叫“背澤湖”的田垸,總面積1780畝。該田垸地勢低窪,一下雨就出現漬災,由於河道淤塞,排水不暢,這裡的農作物基本成了“望天收”,1000余村民長年深受其害。縣財政局駐該村工作組了解情況後,決定改造“背澤湖”,疏挖排灌渠。局機關緊縮開支,各科室節約經費支出,擠出5萬元資金用於工程項目。項目開工後,該村800余名群眾自覺參與,人力、機械一起上,老百姓説:“這場面30年沒見過了,是工作組暖熱了老百姓的心。”

  172個工作組、520多名工作隊員一律吃住在農家,和老百姓一起參加勞動。老百姓樂滋滋地説:“書記縣長&&上,我們更應齊心協力幹,黨的好傳統、好作風又回來了。”

  監利規定,工作隊員每月勞動不少於10天。一個月過去,隊員參加勞動都在15天以上,他們高興地説:“只有腳上沾滿了泥土,才能煅燒自我,凝聚民心,積澱對老百姓的真情實感。”

熱詞:

  • 農業生産
  • 疏挖
  • 水旱
  • 生命河
  • 抗旱
  • 河道
  • 貓冬
  • 三個一
  • 背澤湖
  • 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