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北京“和諧家庭”標準引發熱議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6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北京,沿用半個多世紀的“五好家庭”稱謂,已經悄然更名為“和諧家庭”。由此衍生而出的家庭和諧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引發了社會關注,特別是“家有藏書量300冊以上”“經常有旅遊、聚餐、購物”等標準,成為各方爭論的焦點所在。

  質疑

  標準或與經濟實力挂鉤

  北京“五好文明家庭”于五年前改稱“和諧家庭”,評價指標體系分成了城區版和郊區版,其中既有多用手絹和抹布、字紙儘量兩面使用,家庭人均每月用水量不超過8噸,儘量減少開關冰箱的次數及合理設定空調的溫度”等要求,還有“經常有旅遊、聚餐、購物,家有藏書量在300冊以上、訂閱報刊不少於1份”等內容。

  對於一些指標,不少人認為具有與經濟挂鉤的嫌疑,與家庭是否和諧沒有必然聯絡。比如家庭成員經常上網,或許是在刷夜打遊戲呢?還有很多低保家庭,沒有更多的錢旅遊、聚餐,家裏也其樂融融的。網友“寂寞小芋艿”則説:”錢鐘書老先生博古通今,但他的藏書還不到100本,而他讀過的書何止上千本。藏書多少不一定就能説明文化水平的高低。”

  調查

  並非“嫌貧愛富”

  北京市婦聯提供的材料顯示,“和諧家庭”每兩年評選一次,2007年共計命名了500戶家庭,2009年和2011年分別命名了200戶家庭。

  翻閱輾轉拿到的評選材料,記者發現當選家庭各具特色,有長期贍養老人的、有四世同堂其樂融融的、有20年如一日資助貧困學生的,有利用自身特長熱衷公益活動的……其中不乏普通農戶,也有工薪家庭,還有書香門第等。

  為了求證真實性,記者又從中挑選了三家,兵分多路前去採訪,反饋可見,這些“和諧家庭”獲得殊榮,確實符合評選的要求,也並非一味強調經濟條件。

  回應

  也注重精神指標

  既然如此,這種評選到底是與時俱進,抑或沾染功利?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才算是公認的和諧家庭呢?怎麼評選才顯得更合理、更科學呢?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陸傑華表示,家庭是否和諧不是評出來的,應該是回過頭來看,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是一個積累的過程,人的和諧與否應該是心的溝通,不應該有客觀指標。這些指標顯得過於功利,即便照此評出來,也不會起到示範和引領的作用。

  3日晚間,北京市婦聯市婦聯副主席、新聞發言人周志軍對外回應,輿論關注的評價指標體系,僅是他們2007年做過的一項課題研究,部分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時學術界對家庭文明問題的認知。按照要求,相關內容會根據實踐在今年進行調整和補充,最終編制出臺《北京市和諧家庭行動計劃2010-2012》。

  她説,在和諧家庭指標中,區分了物質和精神這兩個層面,在注重“衣、食、住、行”等物質指標的同時,也注重“德、情、意、智”等精神指標。網絡關注的部分提法,僅在評選時作為考量內容、非硬性指標,各區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各有側重。

熱詞:

  • 和諧家庭
  • 熱議
  • 五好家庭
  • 五好文明家庭
  • 藏書量
  • 2009年
  • 芋艿
  • 旅遊
  • 農戶
  • 資助貧困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