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東平:讓公共文化陽光普照城鄉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5日 06: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東平訊 “人人那個都説哎,沂蒙山好……”1月3日,在東平縣彭集鎮後圍村,該縣“送文藝進百村”活動正在舉行。據悉,該臺演出節目由縣文廣新局精心打造,各鄉鎮採取政府採購的方式送文藝到農村,已演出12場。而這,僅是東平縣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中的一個尋常場景。

  近年來,東平縣以建設“幸福魅力新東平”為目標,通過政策扶持、健全隊伍、完善陣地、打造品牌等多項措施,讓公共文化的陽光普照城鄉。據統計,2011年全縣各類文化事業投入達到2.2億元。

  為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東平縣不斷加強文化設施建設。幾年來,該縣挖掘水工文化,建成戴村壩博物館;整理東平文物,建成東平博物館;挖掘名人文化,建成羅貫中紀念館、萬里舊居等;在農村,該縣建成村級廣場280多個,“農家書屋”建成420多家,到圖書室翻翻書報雜誌、查查技術資料,為頭腦充電;進活動室下盤棋、打打牌,娛樂身心;去廣場打打乒乓,鍛鍊一下身體……這些以往城裏居民享受到文體活動,如今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

  彭集鎮後圍村是省級文明村,該村先後投入1200萬元,建起了設有健身區、舞蹈區、文化排練區、球類活動區等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文化廣場,完善了文化大院,為群眾搭建起了文化活動平臺。

  與此同時,該縣變“送文化”為“種文化”,加大文化隊伍建設,特別針對農村老人,組成舞蹈隊、合唱隊、棋牌協會等組織,並定期進行業務指導。被深厚人文底蘊浸潤的東平,經過多年的培育,如今,文化的種子已在城鄉紮根,一些原本屬於“受贈文化”的村莊,現在成為生産文化的沃土,不僅為本地的群眾演出,還將創作的節目參加上級匯演。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東平擁有各類文藝團隊56支。

  做好公共文化服務,機制保障是關鍵。東平縣文廣新局局長徐天成介紹説,該縣實施項目責任制,採取“1+1+1”工作機制,即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每項重點工程,都有一名分工領導、一套專門的班子、一套具體的辦法來抓落實。在資金保障上,東平提出“五個一”籌資思路,即“縣裏扶持一點、鄉鎮自籌一點、社會捐助一點、整合資源省一點、對外對上爭取一點”,在全縣形成了“財政為主體、籌資多渠道、形式多樣化”的共建格局,逐步形成了政府和群眾共同的文化自覺。據統計,目前該縣文化企事業單位發展到292家,從業人員8873人。

  東平縣委書記趙德健説:“我們依豐富的文化資源優勢,在加快發展文化産業‘頂天’工程的同時,發展文化事業‘立地’工程,通過政府採購文化産品,提供文化陣地,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群眾文化權益。”

熱詞:

  • 公共文化
  • 戴村壩
  • 文化陣地
  • 文化大院
  • 文化自覺
  • 城鄉文化
  • 文化産品
  • 文化産業
  • 徐天成
  • 陽光普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