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四個沒有”是這樣實現的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4日 12: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教育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湖北省黃梅縣,因黃梅戲得名。眼下,這裡的師生和家長因教育自豪。這兩年,黃梅縣所有的中小學沒有“大班額”、沒有重點班、沒有擇校、沒有補課。這是黃梅縣腳踏實地推進教育均衡發展帶來的結果。

  週密調研,農村教育佈局更科學

  在孔壟鎮第一小學,一幢包含空中課堂、音樂室、科技活動室等標準功能室的綜合樓,2011年底前投入使用。至此,黃梅縣幾乎所有中小學都配備了綜合教室或綜合樓。

  這些中小學綜合教室或綜合樓的建設源於全縣教育佈局調整。但是,兩年前剛進行佈局調整時,縣教育局卻面臨道道難關。“規劃一旦確定,就要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不因幹部的更替而動搖。”縣教育局局長何蘭田認為,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資金投入、師資配備、項目建設等必須統籌考慮。

  2009年9月,黃梅縣教育局把對全縣中小學進行的週密調研,作為教育佈局調整的第一步。何蘭田帶領著教育局幹部,用兩個月時間跑完了全縣16個鄉鎮597個村的中小學;教育局還召開了群眾座談會、佈局調整聽證會,徵求群眾意見建議,最終形成佈局調整方案。

  經過週密調研和詳細測算,黃梅縣教育局規劃出全縣中小學的建設標準和時間表,到2012年秋季,黃梅縣的公辦初中將由30所調整至21所,完全小學將由192所調整至98所,並保留或新建100多個小學教學點,保證農村小學生能夠就近上學。何蘭田説:“要讓優質的教育吸引老百姓,讓教學點解決他們上學路程問題。”

  然而,鄉村中小學建設,僅有硬體設施是不夠的,還需要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特別是音體美等學科的師資。黃梅縣教育局早有考慮,早在2009年,教育局就錄用73名小學和幼兒園教師,大多派到鄉鎮中小學。

  均衡資源,根除“大班額”和擇校

  “以前,只能容納50人的教室,卻擠了80多人,最多的達到95人。”黃梅縣第一小學校長盧登雄説,那時,由於學生太多,老師沒法下講臺,教研組聽課都要坐在教室外面。

  其實,“大班額”源於擇校。“城區擇校現象可追溯到數十年前。”在黃梅實驗小學工作了30多年的王老師説,家長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熱捧,讓城裏兩所小學年年招生火爆,但位於城郊的幾所小學則顯得冷清。

  如今,“擇校熱”也已經成為歷史,“大班額”在黃梅縣城的中小學很難見到。何蘭田自信地説:“2010年9月,全縣實現了小學班額在50人以下,初中班額在54人左右。”

  這兩大問題的解決,源於黃梅縣中小學教育資源的重新構建,源於黃梅縣城中小學師資力量的重新分配,更源於黃梅縣領導幹部的大力支持。

  “城區學校與城郊學校統籌規劃,納入規劃的鎮管學校收歸縣管,學校幹部和教師重新統一均衡調配,辦學條件按同一標準統一改善,學生按重新劃定的區域統一就近入學。”何蘭田説。經過調研,黃梅縣教育局將城區7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領導班子重新“洗牌”,進行“大交流、大融合,整體優化”。

  歷時10個月,涉及黃梅縣城區12所學校調整、4000多名學生分流、300多名教師交流,20萬市民關注的城區教育改革,在2010年9月1日順利完成,徹底消滅了超級大班和超級大校。

  黃梅縣教育局還從加強學生學籍管理著手,收回學校接收學生的權力,減輕學校的壓力,嚴格落實劃片招生政策,根除“擇校熱”和“大班額”。

熱詞:

  • 大班額
  • 擇校現象
  • 教育均衡發展
  • 擇校熱
  • 學生學籍管理
  • 佈局調整
  • 教室
  • 洗牌
  • 優質教育資源
  • 階段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