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褻瀆文物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4日 0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江西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文/郝蘇潔

  近日,一則““漢代玉凳”拍出2.2億元”的新聞引人熱議 ,如此天價令人嗔目咋舌,然而漢代有無凳子也讓人質疑聲不斷。南京林業大學教授邵曉峰明確表示,漢代人席地而坐,不存在這樣的“凳子”。這背後是炒作還是詐騙不得而知,但歸根到底是一幫富人拿鉅資和文物在做買賣遊戲,拿著我們的家底開玩笑。

  中華上下五千年沉澱了無數的文物,或字畫或器皿或玉石。它們都是文明的見證,都是歷史的積澱。不去計算它們的價值,單是它們身上散發的那股滄桑厚重,已經讓人不得不肅然起敬了。文物發掘粗枝大葉、文物造假盛行於世、文物保護屢遭失竊,對文物無視與作弄,老祖宗留下來的家底與文化,就這樣讓一些人無視、造假、戲弄。

  南京一古墓因施工方急於趕工把古墓挖得沒有任何考古價值,造假的“金縷玉衣”也騙過了專家的“法眼”,廣西大瑤山境內一東漢古墓因無人看管而遭盜掘,有人看管的故宮博物院文物失竊,即使找回,也是對博物館安全系統的一次沉重的打擊。凡此種種,對我國文物重視程度、保衛系統、辨偽能力都抽了一記重鞭。

  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解決了溫飽、奔上了小康的國人開始把目光投向文物市場,隨之引發了一股收藏熱,看到了商機的境外機構也紛紛涌入。一時間,秦磚、漢幣、元青花、明清書畫等等,凡與“古”沾邊的東西都成了寶貝,價格越炒越高。受巨大經濟利益地誘惑,越來越多不法分子幹起了挖人祖墳的勾當,狂吃“文物盛宴”,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盜墓專業村”和“盜墓專業戶”。 千年古墓,躲過了天災和戰火,如今卻躲不過盜墓賊的炸藥包和洛陽鏟,可悲可嘆!

  中國民間收藏正方興未艾,收藏愛好者超過7000萬人,這為文物騙子提供了滾滾財源。2002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主要是對文物考古、挖掘、館藏文物的保護進行規範,基本沒有涉及民間收藏鑒定,對文物造假牟利行為缺乏法律規範。顯然當民間收藏熱如火如荼時,文物市場出現了法律真空,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又不適用古董買賣,收藏愛好者買了假文物,難以通過《消法》維權、索賠。另一方面監管失范導致文物市場放任自流,如對專家的“鑒寶”行為失去法律、制度約束。

  文物市場亂象亟待道德規範與法律監控雙管齊下,立法機關應當儘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厲懲處民間文物造假交易行為,並用明確的法律條文約束專家的鑒寶行為,做到有法可依。另外,文物保護是全社會的責任,在文物部門人手短缺、經費不足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地方政府和普羅大眾的重視程度是決定文物保護成敗的關鍵因素,社會各方力量共同編制起一張文物保護的大網,讓所有欺騙、盜竊、偽造行為在陽光下無所遁形。保護好我們的家底,這既是對我們民族負責,也是給後代一個交代!

熱詞:

  • 文物市場
  • 文物考古
  • 文物部門
  • 凳子
  • 鑒寶
  • 法眼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 消法
  •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 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