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藝術鑒定不能沒有良知與常識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4日 0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藝術品拍賣市場的最貴玉器是“漢代青黃玉龍鳳紋化粧臺(含坐凳)”,成交價2.2億元。

  消息傳出,很多網友嫣然一笑──漢時古人席地而坐,就是一屁股跪(坐)在席子上,何來如此“玉凳”?

  清人趙翼名著《陔余叢考》卷三十一“脫襪登席”條説:“古人席地而坐,故登席必脫其履……漢制脫襪雖無明文,然優禮蕭何,特命劍履上殿,則群臣上殿,猶皆脫履可知。”同卷“高坐緣起”條説:“古人席地而坐,其憑則有幾,有緝禦也……漢時猶皆席地,文帝聽賈誼語,不覺膝之前于席……至東漢末,始斫木為坐具,其名仍謂之床,又謂之榻。”

  這兩段話不僅考證了“古人席地而坐”的特點,而且兩度指明,直到漢代,古人並無類似後來椅子、凳子之類坐具,東漢末才出現了木制坐具,即可折疊的所謂“胡床”,類似今日的折疊椅,還是從北方遊牧民族那裏引進的。

  由此乃知,網友的質疑是有道理的,既然漢代人連“坐”的意思都沒有,當然也就沒有“凳子”之類的坐具了。

  在價值2.2億元的天價“漢代玉凳”之前,2011年9月初,還發生過騙子自製漢代“金縷玉衣”被包括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楊某在內的5位文物鑒定專家估價為24億元,騙子以此詐騙銀行貸款6億元的事情。

  當時這個消息爆出,我的第一感覺是富豪的手段端的拙劣,而專家端的荒誕。

  “金縷玉衣”是漢代皇帝和高級貴族死後入葬的斂服,據説全國迄今總共出土了20余件,數量極其稀少。憑它的文物價值,憑在中國生活的常識就可以提出一個問題,如此珍貴的文物,私人怎麼會擁有並擁有得起?

  近年來,類似的“文物”烏龍之事實在不少,緣何會有如此之多的人盯上這個“市場”?這些“文物”或者“考古”事件的背後,總是有一根極清晰的線條把它們緊緊聯結在一起,這就是那根金燦燦光閃閃的“金條”。

  為了這“金條”,多少人煞費苦心造出一些“現代倣品”;多少專家昧著良心指鹿為馬,還煞有介事地“舉證證明”;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更是串通抬價,知假賣假,有的還開發出自買自賣的“洗錢”和騙取貸款之類的騙局……個中陰謀陽謀,一如那些天價倣品或者“發明創造”一樣讓人瞠目結舌。

  看罷“漢玉凳”、“金縷玉衣”之類,一個愈發清晰的感覺是,造假“文物”擾亂視聽和輿論的鏈條越來越完整了,騙子、專家、拍賣行甚至個別政府部門齊上陣,可造出來的東西卻是越來越假、越來越不專業了,還沒養成坐著的習慣就造出凳子了,如同世人還沒有涮牙的想法就有人造出牙膏了,這樣的邏輯是不是太奇特了?

  最新報道稱:“漢代玉凳”的真假依舊是謎團,但是拍賣方承認此玉器並未最終成交。

  凳子的真假還有疑問,但不可否認的是,去偽存真,本是文物鑒定市場應該堅守的基本理念,可如今這個市場卻被大小騙子、所謂的專家唱著主角,亂象叢生。讓人憂心的是,亂象中,造假也好、出假證明也罷,幾乎不用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文物究竟該走怎樣的鑒定程序,鑒定人、拍賣人要不要承擔責任、承擔什麼責任,這些法律上的事兒自然得靠相關人士去努力修補,可對於“漢玉凳”之類沒什麼技術含量的造假和忽悠,咱老百姓還是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可以沒有專業知識,但不能沒有婦孺皆知的基本常識。

熱詞:

  • 文物
  • 凳子
  • 鑒定程序
  • 金條
  • 坐具
  • 金縷玉衣
  • 漢代玉凳
  • 發明創造
  • 漢玉凳
  •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