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少林景區為旅遊過度開發敲警鐘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4日 04: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光明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日,河南嵩山少林景區因管理混亂,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要求限期整改。對此,少林寺方面表示,少林景區如被摘牌與少林寺關係不大。

  都説旅遊圖的是一份心情,當懷著一種近乎虔誠的心情去參觀少林寺這樣的佛門聖地,卻在景區內遭遇車輛亂停亂放、黑車拉客、小商販圍追兜售、假冒“僧人”擺地攤、算卦算命等現象,相信每一個遊客的心裏,都會對這個積澱著歷史和文化的地方産生失望。當這種失望日復一日地累積下來,最終傷害的,無疑正是作為文化遺産的少林寺本身。

  少林景區的管理混亂,不僅是管理方式和手段的問題,更是旅遊開發的態度問題。景區的管理者們,或許只看重了黑車、小商販和假冒“僧人”等帶來的短期經濟利益,卻忽視了這些現象給人們帶來的心理傷害,更忽視了由此給景點人文環境帶來的損傷。

  旅遊從來就不是一錘子買賣,但現在,相當多的景區管理者恰恰在這個問題上有誤解。他們總以為,遊客對看過的東西就不會再感興趣,因而對旅遊開發的態度,就不是著眼于保護這些自然文化資源,以實現景區長遠的可持續發展,而是考慮如何“榨幹”這些自然或文化遺産的商業價值,以期用盡可能少的投入,從遊客那裏得到盡可能多的回報。殊不知,旅遊首先是一種文化行為,其次才是經濟行為。景區內那些自然文化遺産,才是讓人們情願付出金錢和時間的根本原因。可現在,對自然文化資源的過度開發,不僅使它們沾染上過多的銅臭味,還給景區帶來了“纍纍傷痕”──水質遭破壞的滇池,因過度商業化而很難吸引回頭客的周莊,還有武陵源風景區那座號稱“世界第一梯”的懸崖電梯……這些都給旅遊景點的持續發展造成了硬傷。

  旅遊開發和保護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尤其是對那些唯一的、獨特的、不可再生的景觀,更要在保護中開發。自然風光和文化遺産屬於每一個國民,不屬於任何個體或機構。從欣賞、傳承的角度來説,我們每個人對這些資源都有著相應的權利,對它們的利用、開發,任何個人或機構都不能為所欲為。少林寺景區的限期整改,就像一記警鐘,不僅是敲給它的管理者聽的,國內更多景區的經營和管理者也應因此“見不賢而內自省”。郭欽

熱詞:

  • 少林景區
  • 旅遊開發
  • 過度開發
  • 旅遊景點
  • 旅遊景區
  • 僧人
  • 少林寺
  • 遊客
  • 黑車
  • 自然文化遺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