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真正的學術需要貼“金”嗎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3日 19: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昆明理工大學內,有一座按照五星級標準設計的文匯酒店。按照學校宣傳部工作人員的説法,這是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的一個必備配套設施,主要用於接待來校訪問交流的外國政府要員、知名專家和學者。酒店業已開張,而作為主體部分的國際學術交流中心,尚在建設之中。

  商業運營中的“一顆璀璨耀眼的明珠”引來了質疑,“人家來訪問,搞學術交流,自己搞得那麼寒酸,難免丟中國人的臉”的解釋,更讓校園內的這個高檔酒店成為眾矢之的。

  其實,大學裏的各類附著于“學術研究”的中心、酒店早就屢見不鮮,若不是“好事者”將其當“新聞”傳播,恐怕很多人已經見怪不怪。而不管是原校址上的改建擴建,還是新校區上的大興土木,眾多高校的樓堂館所等硬體設施,都在趕超一流。那些雄偉壯觀的校門,極具高科技含量的游泳館,甚至餐廳裏的觀光電梯,無不顯示著大學的氣派和富有。可隨之而來的,卻並非學術氣質的卓犖不凡,反倒引來越來越多的對大學精神失落的追問。

  學術不能太寒酸。于知識分子而言,貧寒中度日,是一種無奈;于學術而言,清苦中掙扎,則是不幸。從某種意義上講,知識分子以及學術的高貴氣質需要“富養”,越是文明富裕的社會,給予學術的物質投入也越多。

  所以,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物質的投入,而在於這些投入的結果,是滋養了學術的創造與活力,還是僅僅“豐盈”了它的面子?是讓整個知識階層有了精神的底氣,還是讓一些人以學術的招牌名利雙收?

  依照科技部部長萬鋼的説法,中國科技基本走出了經費短缺時代,中央財政的科技投入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學術研究不再捉襟見肘,很多大學也絕不差錢,但是,財力的支持並沒有換來學術精神的豐厚,反倒像是引導它不斷向物欲妥協,似乎衡量學術貴賤的標準,只剩下利益和金錢。中國科協的一次調查結果提供了佐證:科研資金用於項目本身的僅佔40%左右,更有大量經費落入個人腰包,造就了學術的百萬、千萬富翁。

  大學建高檔酒店的新聞中,特意提到酒店客房的房價從400元到2000元不等,專家公寓及豪華商務套房的房價均超過1000元。盈利的考量顯而易見。商業運作模式之所以流行,不僅在於,如今的高校早已不是與世隔絕的“象牙塔”,還在於,日漸“富裕”的學術,亦逐漸走上商業運作之路,並享受其帶來的種種好處。

  因此,學術交流的規格,大概必須與學術中心和酒店的奢儉相匹配,知名的專家、學者們,也斷然不會去簡陋的招待所自貶身價──費用不必擔心,或多或少的科研經費裏,都為此類消費留下足夠空間。實際已很難説得清,是“高貴”場所需要學術交流裝點門面,還是學術交流仰仗“高貴”來貼金。

  在一個充滿商業氣息的社會裏,要求學術高潔純粹,或許只是一種理想。當從事學術研究的人,深陷功利的泥淖,又如何能要求學術一塵不染?或者,當學術已被利益所裹挾,學者們又如何能獨善其身?只是,當會議中心的檔次顯示學者身價時,顏面掃地的將不僅僅是學術本身。

熱詞:

  • 學術研究
  • 學術交流
  • 奢儉
  • 學術中心
  • 學術精神
  • 學術氣質
  • 新聞
  • 象牙塔
  • 好事者
  •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