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填埋場已滿負荷運轉 垃圾終端處置盼源頭分類"減負"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2日 2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去年,上海每天産生1.8萬多噸生活垃圾,其中大部分去了填埋場和焚燒廠。在這些終端,垃圾如何進行處置?垃圾在源頭上的分類減量,究竟對填埋或焚燒有沒有意義?昨天,本報記者來到老港生活垃圾處置場和江橋生活垃圾焚燒廠,進行實地探訪。

  老港填埋場

  垃圾堆已逼近極限

  老港處置場位於浦東新區東南部,有南北兩個碼頭。記者在北碼頭看到,不時有船載著集裝箱而來,碼頭上也排列著裝有垃圾的集裝箱。

  工作人員介紹,集裝箱抵達碼頭後,會進行吊裝作業,由車輛短駁至填埋場,經稱量後直接填埋。記者在填埋場看到,作業車輛碾壓垃圾,將“垃圾山”壓得緊實。

  據悉,老港前三期填埋場已滿負荷,停止填埋,目前啟用的是佔地361公頃的第四期。四期平均每天接受9000余噸生活垃圾,佔全市生活垃圾的50%以上,也已大大超過4900噸的設計日處置量,高達32米的垃圾堆已逼近45米的極限。

  老港填埋場第四期總經理白禮培表示,四期填埋場2010年接受生活垃圾日均量為9950噸,2011年日均量9500噸,減少了500噸左右,符合上海垃圾減量5%的目標。目前老港正在建造生活垃圾焚燒設施,預計今年底可投入運營,屆時每天可減少3000-4000噸生活垃圾。

  白經理稱,國外許多國家都已儘量不再往填埋場增加垃圾:“上海目前推進的垃圾乾濕分類是個好措施,濕垃圾單獨降解後無需進行填埋,不佔用土地資源,分類減量有利於填埋場的運行。”

  江橋焚燒廠

  乾濕分離減少污染

  江橋焚燒廠位於嘉定區江橋鎮,廠內擁有一期、二期共3條焚燒線,日處理量為1500噸生活垃圾。兩套汽輪發電機組可用焚燒餘熱發電上網,進行能源再生利用。

  記者在焚燒廠內看到,卸料大廳共18個門,每天接受普陀、嘉定、靜安、長寧四個區的小壓站運來的生活垃圾。每四個門為一區,每區的垃圾經過3-5天的發酵,等顏色從鮮艷變為黑色後,即成為“熟垃圾”。一旦垃圾變“熟”,兩個巨大的抓鬥會將垃圾抓進焚燒爐中,用1000度左右的高溫焚燒。焚燒後産生佔比百分之十幾的廢渣,送往填埋場填埋。

  工作人員介紹,垃圾焚燒一來可以減小垃圾體積,延長填埋場的使用壽命。二來可對資源循環再利用,焚燒一噸垃圾可發電約300度,每年可發電1.4億多度,上網1億多度,提供12.5萬多戶居民的生活用電。而焚燒一噸垃圾,政府給予207.8元的“垃圾貼費”,再加上發電上網,可以負擔工廠運轉。

  江橋焚燒廠副總經理劉長水介紹説,適合焚燒的垃圾最好是熱值高、含水量低的,有利於轉化為電能。“目前運來的都是混裝垃圾,包含了菜葉果皮,含水量並不低。根據廠裏工藝,沒法進行分類焚燒,因此我們非常支持垃圾乾濕分離。”

  而對市民關注的焚燒污染的問題,劉經理坦言,焚燒肯定有煙氣,有煙氣就會有污染。但江橋焚燒廠運行規範,根據上海地區特點進行本土優化,確保垃圾充分燃燒,煙氣處理、二惡英的控制均達到大大高於國標的歐盟92標準。“其實,二惡英的産生量與垃圾結構成分有關,如果垃圾中含氯塑料較多,焚燒溫度又過低,就易生成二惡英。因此垃圾源頭分類尤為重要。”

熱詞:

  • 填埋場
  • 終端
  • 焚燒溫度
  • 焚燒廠
  • 老港
  • 垃圾山
  • 乾濕
  • 集裝箱
  • 二惡英
  • 處置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