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化遊”成津城春節亮點 五萬人進文博場館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2日 1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天津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天津北方網訊:春節期間,天津市近五十家文博場館推出了豐富多樣的文化活動,既有反映社會發展和時代特色的各類展覽,也有別具傳統民俗風味的廟會、堂會。五萬餘人參與到各文博場館的活動中,在現代與傳統的交織融合中,也讓節日裏的文化氛圍愈發濃郁,老少咸宜的“文化大餐”也讓春節出行的市民大呼過癮。

  文博場館活動多年味兒濃

  正月初五下午,天津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羅澍偉先生講授的《天津的年俗文化》,拉開了“津門談古”文博系列公益講座的序幕。此次文博系列公益講座,聘請著名專家、學者講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文化遺産、博物館知識、文物鑒賞、民俗文化等相關講座。

  春節期間,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的參觀者1.5萬人次。新開館的李叔同故居紀念館同樣遊人如織。2011年8月以來,平津戰役紀念館經過五個月的大修改造,以嶄新的風貌向觀眾講述京津解放之際輝煌而艱苦的歷程。平津戰役紀念館重新開館之際,推出了《“天津精神在我心中”職工文化藝術作品展》。該展覽主題鮮明,立意新穎,由書法、繪畫、攝影和手工藝作品組成,掀開了“兩節”期間工會系統促進職工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系列活動的序幕。

  為了突出龍年色彩,自然博物館舉辦了“龍年話龍”專題活動。1月24日,自然博物館在電教廳舉辦了恐龍專題講座。該講座與自然博物館于2012年“兩節”期間推出的《龍年──恐龍蛋特展》互相配合,使人們在龍年的新春中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地方特色要依託母體文化

  節日裏,文化廟會也是最受遊人歡迎的傳統新年節目之一。今年,老城博物館舉辦了第六屆萬民賽燈會與傳統文藝演出;天后宮的迎春廟會、鳴鐘賀歲祈福迎祥活動與媽祖文化融為一體,在節日的喜慶中為新年的祥和美好祈願。薊縣的第九屆獨樂寺廟會以漁陽古街為主線,組織武術、戲曲、民俗表演、品特色小吃等活動。在第九屆楊柳青民俗文化旅遊節上,楊柳青博物館舉辦的堂會集中展示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傳統劇種的經典劇目。

  如今,傳統的廟會已經成為新春假期裏一道不可或缺的風景。天津市地方誌辦公室原主任、研究員郭鳳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廟會要營造出新意,要從文化底蘊出發,而不是各種不相關的文化元素的拼湊,多元文化的結合不是簡單的加法。廟會的舉辦,甚至地方特色文化活動的展開,一切都要從它依託的母體文化出發,從文化中提煉出新意和特色。“像天津的媽祖文化,就是在原有救苦救難、祈求平安的精神基礎上擴展的,融入了天津本地的特色。作為傳統文化的産物,廟會創新要立足母體文化,從民俗出發,在傳統中提煉出新意。在此基礎上可以配合一些交流項目和研討會,擴大廟會的市場和文化影響。”

  天津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方兆林也認為,廟會活動是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舉辦廟會活動,一定要堅持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大前提,與積極向上的精神導向。“現在的觀眾口味,決定了廟會也需要加入一些娛樂元素,但娛樂元素必須要符合文化活動的規律,並且經過謹慎的加工。”(記者張帆見習記者翟志鵬)

熱詞:

  • 文博
  • 文化大餐
  • 楊柳青博物館
  • 文化廟會
  • 文化元素
  • 兩節
  • 文化底蘊
  • 母體文化
  • 場館
  • 文化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