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競技體育就是要靠金牌説話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2日 08: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直言

  潮 白

  昨天的一則消息説,在國家舉重隊教練梁小冬的追悼會上,國家體育總局舉摔柔運動管理中心主任馬文廣有一段“鼓舞我們為備戰倫敦奧運會繼續努力,完成梁小冬同志未竟的事業,展示中國力量為國爭光”的悼詞。比較地看,這是絕對中規中矩、完全遵循“套路”的説法,不知為什麼被媒體解讀為“領導致詞仍不忘金牌”。而這種解讀流露的責備成分,顯而易見。

  大年初一,萬家團圓歡樂之際,梁小冬教練因勞累過度引發心源性猝死,年僅52歲。報道説,除夕夜,梁小冬忙活到淩晨三四點才睡下,年初一上午10點40分左右,組裏教練如往常去敲他的房門,要跟他商量訓練計劃,卻發現他已經不行了……這是令人無比痛惜的,是誰也不希望看到和聽到的。因為發生在春節這個時間點上,格外地觸目驚心。有評論認為,如果他不是國字號教練,沒有“一舉定奧運”的壓力,如果他像普通人一樣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52歲應該不會是他生命的終點。但是,我認為這些“如果”是多餘的,梁小冬教練之所以成就斐然,正因為他有自己執著的事業追求,他未必想像普通人一樣生活,這是“如果”者們所不能理解的。而且我覺得,競技體育的從事者就此大倒苦水,就此一窩蜂地抨擊中國競技體育圈多年不變的“金牌高於一切”的價值觀,也是可以商榷的。

  誰都知道,競技體育與大眾體育具有本質的區別,前者是精英體育。我國體育事業備受國人詬病,在於發展方向上過於偏重了競技體育,忽略了國民整體體質的增強,一條腿長一條腿短。在北京奧運會登上金牌第一的寶座之後,這種狀況應當承認已經逐步有所轉變。但這並不意味著,從事競技體育的人們可以優哉遊哉,看人家放假也跟著放假。諸如某跆拳道運動員3年左右才見一次家人、某舉重隊新人年僅20歲卻已有10年沒有回過老家之類,我不知道是否誇飾之詞或者屬於極端個案,倘若不是,則國家隊在管理上確有不近人情的一面,但對“春節也訓練”、“過節不回家”等國家隊雷打不動的鐵律,我不覺得有什麼不妥。前幾天剛結束的澳網公開賽男單決賽,德約科維奇與納達爾近乎6個小時的“馬拉松大戰”,讓每個在電視機前觀看直播的國人都領略了競技體育的殘酷,但這殘酷的背後,展示出的也正是尋常人等根本無法企及的能夠令人如醉如癡的競技體育的魅力。在我看來,競技體育就是靠金牌説話、靠冠軍説話,把拿破侖的“元帥士兵”論用在這裡再合適不過。實際上,無論哪個領域,倘若沒有摘取“錦標”之心,倘若沒有付出比他人多得多的汗水,既非神人又沒有神力助陣,焉有坐得其成之理?近兩年來,常聽我們一些運動員鸚鵡學舌地説什麼“享受比賽”,我很不愛聽。所以説他們鸚鵡學舌,是因為不少外國運動員經常這麼説話。但人家去比賽是自己出錢,你是國家出錢、納稅人出錢,“享受”什麼?

  我們已經實現了體育大國的奮鬥目標,正在渴求成為體育強國,體育強國一定以大眾體育為基礎、為支撐,這個“轉型升級”的艱難程度毫不亞於經濟領域的同類行為。然而,即便我們當下奢望的那個時代到來之後,也終究會有相當數量以挑戰運動極限為使命的職業運動員存在,只有大眾體育才談得上強身健體。相較日後可能的輝煌,春節堅持訓練之類的付出,應當只是小兒科吧。

熱詞:

  • 競技體育
  • 金牌
  • 體育強國
  • 德約科維奇
  • 男單決賽
  • 教練
  • 享受
  • 體育事業
  • 國家隊
  • 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