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高州河瑯村道路修到家門口,就業就在家門口“雙到”扶貧兩年 告別“10戶3窮”(圖)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2日 08: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南方日報見習記者 關明輝

  記者 趙洪傑

  山清水秀,林木蔥蘢,但因地處偏遠,山多地少,交通不便,茂名高州市雲潭鎮河瑯村幾年前10戶3窮,625個貧困人口占村總人口的23.32%。“2008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還不到2500元,村集體也只是靠出租山場收了3200元。”村支書陳暢周介紹道。

  該村在“雙到”扶貧工作開展兩年後,所有貧困戶不但實現100%脫貧,村集體收入也躥升至10余萬元,村裏的土路變水泥路,還重修了水利設施,建起了養牛場、果園、廠房等。

  水泥路修到家門口

  記者問起村裏這兩年的變化時,村民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村路,“路變好了,出門方便多了”,“都修到家門口了”,“山路也修好了”……

  “以前可沒這麼好。”茂名市交通局駐村幹部鐘均志向記者展示了一組2010年6月村內道路的實景圖,圖片顯示,大部分村路是黃泥路、土渣路,只有個別要緊路段墊了一些碎石子。

  “當年一進村,我們就知道立刻要做什麼了,在進一步聽取了群眾的意見後,交通局向省裏申請到了村村通工程指標,並集中用於河瑯村,修築了8.5公里的水泥路”,鐘均志表示,“作為交通部門,我們深知‘路不通財不通’的道理。”

  另一名駐村幹部吳厚明補充説,村民看到水泥路修到門前後,又提出把路延伸到家門口的要求。經過交通局二次籌款和村民自籌款,70%以上的村民實現了出門就有水泥路。

  “希望廠房趕緊修好”

  修水壩是村民提到的另一大變化。

  “河瑯村是個純粹的農業村,沒有工業、手工業,村民基本靠種水稻、番薯過日子,灌溉全靠山泉水,但自從早些年自建水壩被水沖毀後,就一直沒錢修,撂荒了300多畝農田。”陳暢周説。

  記者在新建的嶺腳河水壩看到,山上的泉水涌到水壩前,經過水壩中央的決口流向下游,“中間的決口是個閘門,需要用水灌溉時,只要把閘門堵上,水就會順著一側的水渠流向農田。”吳厚明指著一旁的水渠説。

  據了解,交通局在地方水利、農業等部門的協作下,共修築了3座已廢棄的水壩,解決了包括下游在內約1100畝農田的用水問題。

  路通水通後,村裏又建起紫肉火龍果場、養牛場。

  而在距村委會不遠處的一個民宅裏,記者看到十幾個村民正在全神貫注地製作電子元件(見上圖,關明輝、趙洪傑攝)。“房子是租貧困戶的,老闆是我介紹來的一個鄰村朋友”,任村支書前經商的陳暢周説。記者隨機採訪了一名女工,她表示,工資為計件工資,工作時間較為靈活,平均下來,月增收七八百元。

  村委前是一座援建中的930平方米三層廠房,“路通了,希望廠房也趕緊修好,將來我們就不用出去打工了。”村民言語間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熱詞:

  • 村民
  • 水泥路
  • 水壩
  • 河瑯村
  • 農田
  • 農業村
  • 養牛場
  • 交通局
  • 泉水
  • 村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