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中國南方壁畫幾無所存 靈隱寺濟公殿壁畫開先河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13: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林海鐘(左二)和他的壁畫創作團隊。

  記者 江 南

  談到壁畫,人們想到的往往是敦煌莫高窟的“飛天”。然而在隆冬的杭州,古剎靈隱寺中完工不久的濟公殿壁畫,則向人們展示了南方壁畫的另一種美。

  這組壁畫,共18幅,高3米、總長50多米,以濟公生平故事為題材。不久前,在敦煌舉行的“藝術傳承與當代岩彩畫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上,這組壁畫被與會專家視為中國當代藝術家南方壁畫創作的“開先河之作”。其創作者,是中國美術學院國畫係教授林海鐘和他的學生們。

  以南宋繪畫為專業方向的林海鐘,與壁畫研究結緣已有20餘年。最近兩年多,除了授課外,林海鐘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濟公殿壁畫的創作上。林海鐘形容自己的創作有如破案:從歷史典籍記載的片言只語中,從海外文物遺存的吉光片羽中,追尋和重現古代南方壁畫創作的風貌──就如“苦行僧”般求索。在他看來,濟公殿壁畫創作“並不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卻在細小和慢工中,延續傳統文化的脈絡”。

  如何體現中國南方壁畫的風格定位與特色?煙雨江南本身就如一幅墨色氤氳的水墨山水畫,林海鐘認為南方壁畫更應延續文人畫水墨簡淡的審美意味,在濟公殿壁畫創作中,他有意識地把色彩基調定為水墨做主,用色謹慎。濟公殿壁畫,完全打破了印象中壁畫色彩濃烈、富麗堂皇的風格定勢,水墨壁畫沉靜古樸、悠遠典雅之感,卻恰好契合禪堂氛圍。

  南方空氣潮濕,創作壁畫所用的泥料和木材受潮容易變形、剝落,這也是南方壁畫保存不如北方完好的原因之一。問題如何解決?林海鐘去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求教,又赴與杭州氣候、地理條件相倣的日本京都、奈良考察建築古跡。花費近一年時間,方才選定適宜的泥料和木材:濟公殿壁畫土黃色的底色,選用的正是採集自敦煌大泉河河底的淤泥;木材則選用了傳統榫卯結構的老木材。光是繪畫之前打底的“地仗”工作,就涂了6到8層,每一層所用材料都不同。林海鐘説,這是為了更接近傳統創作手法,讓壁畫更有表現力、保存更長久。

  怎樣在壁畫中還原一個更接近本真的濟公?林海鐘並沒有借鑒“鞋兒破、帽兒破”的瘋癲形象,而是蒐羅了幾乎所有能找到的《濟公傳》版本,並研究歷史文獻、佛教典籍,逐漸還原了一個深悟禪理、行善懲惡的儒雅高僧形象。濟公活動在杭州西湖一帶,故事背景多為錢塘名勝。林海鐘在創作時,也以史為據,再現了許多今已不復存在的宋代風格建築、人文景象。

  前不久,濟公殿壁畫舉行完工儀式。林海鍾表示,“現在完成的只是一個雛形,我們要用十年時間來觀察它材料、顏色、墨色的變化,再作修補,並繼續研發工具和材料”。

  此前有專家認為,盛于唐宋的中國壁畫,如今已面臨“斷層”,特別是南方壁畫幾無所存。現實中,壁畫也難擺脫從屬地位。林海鐘説,投身壁畫創作,正是“將恢復和傳承南方壁畫傳統作為探索的目標”。在續接壁畫創作傳統的路上,他希望有更多同行者。

熱詞:

  • 壁畫
  • 濟公殿
  • 濟公傳
  • 靈隱寺
  • 中國當代
  • 藝術傳承
  • 飛天
  • 斷層
  • 地仗
  • 創作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