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服務企業的“社區模式”

發佈時間:2012年02月01日 0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浙江省寧波市有這樣一個社區,沒有居委會,社區幹部不是為居民提供服務。這是怎麼回事呢?

  不久前,記者來到了這個與眾不同的社區——浙江寧波北侖區新碶街道大港社區。

  “大港社區坐落在新碶街道大港工業城,社區裏沒有一戶居民,只有一家家企業,因此我們社區就是針對服務企業而設立的無居委會的新型工業社區。”大港社區黨委書記朱紅明為記者揭開了這裡的“秘密”。

  大港社區現有347家企業、9萬餘員工,其中外來務工人員6萬餘人,有3萬員工居住在企業宿舍內。面對巨大的社會管理壓力,從前的管理工作都是由企業自行開展。

  但隨著園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企業員工的逐年增多,原先各自為戰的管理體系已經難以適應工業園區的發展。“整個園區呈現出‘三多三低三少’現象。企業多,自治能力低,共享資源少;外來員工多,文化程度低,參與熱情少;員工需求多,展示頻率低,滿足途徑少。”朱紅明説。

  對此,2008年,北侖區進行了體制改革,在工業園區大膽創新社會管理模式,成立了全國首個以區域化黨建理念創建的無居委會的新型工業社區。

  按照“區域化黨建、社區化管理、社會化服務”的思路,根據企業需求,大港社區開通了多種形式的流動課堂,走進企業,為員工送知識、送政策。三年來,流動課堂已走進近百家企業,讓更多的企業意識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園區內一家台資企業老總,在參加完流動課堂“弟子規傳統文化講座”後深受啟發,認識到加強員工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於是親自備課,每星期一都要為員工講《弟子規》。半年後,他驚喜地發現,企業員工發自內心地樹立起主人翁意識,員工形象發生巨大變化。

  社區幹部在走訪中發現,很多企業辦事時,因涉及政府職能部門較多,經常找不到對應的解決路徑,給企業帶來許多麻煩。對此,社區成立了“大港社區企業發展顧問團”,將區勞動局、財政局、科工局等17家涉企職能部門納入成員單位。“這樣企業反映問題可由社區直接聯絡成員單位,既為企業節省時間,又可以少走彎路。”朱紅明説。

  “企業聯合會”是社區為企業搭建的一個交流平臺。東盛公司和威駿模具廠兩企業相距不到500米,但卻對自己的鄰居一無所知。聯合會組織企業到東盛公司參觀,威駿模具廠才發現,自己從香港購買的配件,原來是鄰居企業生産的,價格竟相差了十倍。威駿模具廠老闆感嘆:“社區為我們做了一件大好事!我們能節省不少錢了!”

  為做到“小糾紛不出企業,大糾紛不出社區”,社區按7個片區建立了民意監測點,對片區規模以上、力量較強的54家企業,成立了企業和諧促進會分會;對基礎力量薄弱、規模較小的企業,整合資源,建立了7個和諧促進會聯合分會,下設和諧促進小組328個、一線信息員3200名。“一線信息員負責收集社區各種苗頭性、不穩定信息,一旦發現及時預警,提早介入,萌芽解決。”朱紅明説。

  在社區指導下,企業也規範了職代會的運作程序,創新了溝通機制,為員工提供了更暢通的利益訴求途徑。3年來,園區沒有發生過一起群體性上訪事件,更無嚴重刑事案件或重大安全生産事故發生。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熱詞:

  • 企業聯合會
  • 社區模式
  • 解決路徑
  • 社區幹部
  • 企業需求
  • 企業員工
  • 弟子規
  • 企業發展
  • 大港
  • 服務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