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菜刀實名制”首先是一種有為而治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0日 20: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北京大型超市接到公安部門要求,購買刀具須出示身份證、登記姓名、説明用途。記者探訪發現有超市買菜刀需要身份證,有的則不需要。對於買菜刀實名制,北京市公安部門未予以回應。(1月29日《新京報》)

  “菜刀實名制”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官方説法。這種通俗化稱謂的發源地,大約要屬2010年8月的廣州。當時,為了防患于未然,保證亞運期間廣大市民和中外遊客的人身財産安全,廣州市公安局起草《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刀具安全管理的通告(徵求意見稿)》,並公開徵求公眾意見。其中部分刀具實施“實名購買、定點銷售”的內容,引起了廣泛關注和議論。

  如果不是十分健忘,相信不少人仍還記得,廣州亞運和上海世博期間相繼嘗試施行的“菜刀實名制”管理舉措,很是引得輿論譁然,且以冷嘲熱諷居多。而今,北京再度風傳亦將步其後塵,恐怕怪言怪語同樣也會如影隨形。可是,儘管如此,筆者仍想“不識時務”地略表一己之見:“菜刀實名制”首先是一種有為而治。

  毫無疑問,即便不是緣于大型盛事和盛會,對各類刀具買賣的從嚴從緊管理,肯定要比睜眼閉眼、無所作為的放任態度,更加能令社會公眾安心與放心。從這個意義上説,一聽聞或一看到“菜刀實名制”,第一感覺或第一印象,立馬就想到諸如“菜刀實名制”疑似“安保樣板戲”、“菜刀實名制”凸顯“有能還是無能”、“菜刀實名制”難道想達到“行兇實名制”之類的“第一嘲諷”,我看就顯得頗不公允和厚道。因為,具體的方式方法,也許值得商榷和探討,但政府有關部門“從緊管刀”、維護治安的思維,何錯之有?

  從一些地方和城市試行的“菜刀實名制”做法來看,其要強化監督與管理的,當然不僅僅是一把菜刀。某些論者故作糊塗地“拿菜刀開涮”,即便不存別有用心之意,至少也有起鬨取樂之嫌。至於某些所謂的合理質疑中,認為“菜刀實名制”會助長公民信息隱私的洩露,當然不能説其完全是一種無稽之談。但是,凡事往往無法盡善盡美。很多時候,權衡得失,綜合利弊,則需要一種舍小求大的“權利默契”。當前眼下,既然我們能夠忍受垃圾短信的時時騷擾(這其實也是個人信息隱私遭受侵犯的表現),為何偏偏就對“從緊管刀”的身份登記而耿耿於懷、特別不容呢?

  “從緊管刀”也好,“菜刀實名制”也罷,最好的局面,當然是公民登記信息絕無洩露之憂,所有刀具買賣都須嚴格記錄。這樣的話,哪怕現實語境中存在再多的“實名制”,人們也不會疑慮深深、憂心忡忡了。也許,正是緣于慮及了這一目前尚難實現的“國情”,對於悄然嘗試的“菜刀實名制”,北京公安部門採取了一種未予回應的模糊態度。這也沒什麼不好,只要大家心知肚明、互體互諒,先把這種管束與管治,視作一種循序漸進的積極作為,然後再尋求逐步改進與完善,其對社會的有益之處,難道會比油腔滑舌地趁機“戲説”和“怪説”一通來得差麼。(司馬童)

熱詞:

  • 實名制
  • 菜刀實名制
  • 從緊管刀
  • 國情
  • 新京報
  • 亞運
  • 樣板戲
  • 現實語境
  • 遊客
  • 管理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