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不妨把“罵漢門”當作生産力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0日 1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武漢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快男張恩源因微博“罵漢門”遭網友質疑學歷

  “罵漢門”余波未息。事主張恩源在被愛國者除名後,微博上表現平靜。失業的張恩源,微博上依然活躍,引發武漢網友“炒作猜想”。這邊廂,武漢人的討論熱點,從張恩源逐漸過渡到城市文明討論——生氣莫若爭氣。本報今日在市民中發起“不文明行為隨手拍”,自然也是化生氣為力量。

  張恩源是不是炒作可另當別論,愛國者是不是炒作亦可另當別論。作為武漢人,作為“罵漢門”的客體,武漢網友在對“張恩源之罵”的即時反應中,有兩種氣質頗值粹取。

  一是“家園之情”。網絡流傳多年的城市與城市人各種段子中,上海人頗以上海為榮,北京人頗以北京為榮,香港人也頗以香港為榮,但少有關於武漢人以武漢為榮的故事。相反,武漢人,與武漢相關的人,對於自己的城市,多半是“愛恨相加”。正因如此,方方那一句“迎面而來的諸多面孔中,只有這一張是我熟悉的”,才會溫潤的扣住脈膊;帖王黃士勇的一片拳拳赤子心,才讓人倍感寬厚與熱忱。如今張恩源微博一罵,當即有數千武漢人跟帖,這幾乎是本能反應——誰説武漢人不愛武漢呢?家園之情誰能沒有,只是表達不表達,如何表達?

  該如何表達呢?跟帖中的另一種所氣質頗為可貴。唐太宗曾問魏徵,“人主何為而明,何為而暗?”魏徵説:“兼聽則明,偏聽則暗。”一座城市未必不是如此。很多武漢人冷靜對待張恩源之罵,由罵戰轉為內省,漢罵是不是該歇了?熱幹面餐盒是不是該收斂了?車流加塞是不是該淡了?今日本報發起“城市不文明行為隨手拍”,即是從張恩源罵戰中已然脫離,轉為對城市文明修養的內省。

  ——一場罵戰轉為促進城市文明的動力,這是聰明的態度,也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素養標誌。

  其實,回頭再看“罵漢門”,張恩源之罵,未必不是出於對武漢的感情。張恩源有過武漢生活的經歷,而他的漢罵,出於對一名孩子“漢罵”父母的旁觀,旁觀者之嘆,並非全然泄憤。

  只是張恩源的表達方式有問題,以“罵”制“罵”,以不文明制不文明,無異於以油滅火。借助微博這樣全開放平臺,燃遍網絡也勢在必然。

  這是武漢人面對的一個輿論危機,但正如老子的辯證法,這未必不是武漢人面對的一個機遇。在輿論關注的當口,如何展現寬容、豁達、自省、聞過則改的良好形象,如何將危機全力作用於改善城市文明行為,武漢人倒不妨在龍年之頭,給城市文明洗個開年臉。(魯珊)

熱詞:

  • 罵漢門
  • 微博
  • 罵戰
  • 生産力
  • 武漢人
  • 愛國者
  • 開放平臺
  • 魏徵
  • 遭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