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培養科研人員信心比評估指標更有效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30日 11: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人們盼望著,相關部門能著眼大局、聯手努力,儘快革除現有的科技體制痼疾,培育起良性的創新文化,讓科研人員對自己的前途、對國家科技事業更具信心。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前不久召開的院工作會議上提出,今後要建立以重大産出為導向的資源配置體系和研究所評價體系,避免同質化競爭,提高經費保障,減少檢查評估,保障科研人員80%的時間從事科研工作。

  這一系列提法,確實切準了當前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領域的一些痼疾,體現了對科研人員智力勞動的尊重和對科學研究規律的尊重。尤其是確保科研人員80%的時間從事科研工作,與“我只有1/3時間做科研”的現象對照,讓人心嚮往之。

  實際上,大部分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以及在實驗室“磨練”的博士後,他們從事科研的時間並不少,許多人甚至超過80%。對他們而言,堅守實驗室是他們做出高影響因子論文、未來找工作或者繼續深造的主要途徑,他們中的很多人參與導師或者科研項目負責人的科研活動,是實際操作層面的主力軍。

  “80%”,針對的應該是那些處在黃金期、已經有一定成績的科研人員,如:課題組組長、實驗室主任、項目首席科學家,等等。這些挑大梁的青年、中年科學家,或許“跳一跳”就能摘到更大的“蘋果”。但在現實的科技體制框架和創新文化中,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不是把主要時間和精力花在實驗室,而是忙於申請課題、爭取經費、應對檢查,以及“協調”各種各樣的關繫上。在官本位依然在科技界有一定市場的當下,許多人還在“走行政路線”和“當科學家”的兩難選擇中糾結。

  正因為如此,中科院“80%”的提法,以及相應的改革舉措,會讓許多科研人員歡欣鼓舞。如果能讓這些改革舉措儘快落地,從而提振科研人員對國家科技事業的信心,自然是功德無量。

  然而,實現“80%”的指標絕非易事。科研處長在主席臺上指點江山,科學家們在台下“聆聽”;當“院士評選是否公正”成為社會熱點、院士威信遭遇質疑;當科學家“墻內開花墻外香”的案例成為現有科技評價被詬病的論據……這些現象或許證明,科學家真正缺乏的,不是80%的時間,而是100%的信心。信心濃縮著科研人員對科研體制和體制之上的文化的認同,對自我價值實現的憧憬。

  由此觀之,保障科研人員80%的時間搞科研,確實是一個大膽的理想目標,絕非中科院一個部門之力所能實現。值得期許的是,今年我國將推進新一輪的科技體制改革,院士選舉辦法等有望進一步修改完善。人們盼望著,相關部門能著眼大局、聯手努力,儘快革除現有的科技體制痼疾,培育起良性的創新文化,讓科研人員對自己的前途、對國家科技事業更具信心。

熱詞:

  • 科研人員
  • 科研工作
  • 科研處長
  • 科研體制
  • 科研活動
  • 評估指標
  • 科研項目
  • 80%
  • 蘋果
  • 創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