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梁江濤:公信力流失比污染更可怕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7日 10: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關鍵詞:搶水 污染 監管 鎘濃度超標 [提要]公信力流失比污染更可怕,這是所有公共事件善後處理得出的教訓與反思,值得各級決策者好好記取。

  作者:梁江濤

  廣西河池宜州市境內的龍江河日前發生鎘濃度超標事件,受此影響,24日晚間至25日,下游廣西柳州市的多個超市發生搶購瓶裝飲用水事件。對此,廣西柳州市有關部門緊急處置,保障貨源供應,嚴查趁機漲價行為。另據柳州水情部門監測數據,目前柳江幹流水質安全。(1月26日京華時報)

  又見"搶水風波"!近年來,每當一些地區發生流域性污染事件,立馬就有民眾紛紛加入搶水隊伍。這種現象不奇怪,聽説水源污染,大家在第一時間想到儲存飲用水,這是一種生存本能的應激反應。而令人不解的是,往往當地政府"安民告示",讓市民放心飲用正常供水,可民眾仍然難以消除恐慌心理,還是要爭著搶著買水回家,甚至有商家趁機漲價,民眾唯恐礦泉水脫銷。宜州市這起水污染事件引發的"搶水風波"就是典型的一例。

  民眾不信官方信息,原因有三:一是官方信息就像龜兔賽跑,總是跑不過傳言的"烏龜"。在現實生活中,由於官方信息的滯後呆板,人們往往更相信不脛而走的"小道消息"。事關水源的流域污染事件直接關乎百姓切身利益,甚至是生命安全。如果政府部門不能在第一時間向社會發佈準確的信息,民眾就會聽信道聽途説,甚至是惡意的謠言。正因為官方信息的缺位,人們無可選擇地對"小道消息"寧信其有,不信其無,畢竟飲用水問題事關全家人過年的生活,不能坐等政府發佈信息再作是否買水的決斷。試想一下,如果當地政府在發生流域性污染事件之後,立即啟動相關預案,一邊查清污染源頭,一邊將污染信息和水質監測信息公諸於眾,那麼,民眾就不會競相搶購瓶裝水了。

  其次,監管缺失不足以讓民眾相信政府部門對污染事件處理是果斷的,對控制污染、減少危害是有絕對把握的。尤其是疏于常態化監管,很難讓公眾擁有環境安全感,遇到突發性污染事件,相信職能部門會比平時更加嚴格迅速地作出處置,保障民眾飲水安全。如果平常民眾獲取環境信息的第一選項就是當地環保部門,篤信其及時準確,形成"我信你"的習慣,那麼,即便發生了污染事件,民眾也不會驚慌失措,忙著儲水。就這次廣西龍江河水質超標事件而言,如果當地環保部門日常就對沿河的污染源心知肚明,絲毫不放鬆監管力度,逢年過節更是時刻警惕,嚴防發生污染事件。即便防不勝防,出事後也能立即找到那家惹事生非的礦業公司,並依法採取措施,全程公開透明,民眾就沒有焦慮的理由。

  再者,既然飲用水源沒有問題,那麼,諸如物價部門啟動應急預案、對商家提出告誡、嚴禁趁火打劫等等針對瓶裝水供應的所有措施都沒什麼意義了。污染事件被放大引發的負面效應,再一次警示,政府無論在環境污染事件,還是其他公共安全事件方面,要做到民眾有足夠的公信力,使政府信息、指令、部署等都能夠暢通無阻、令行禁止,必須從確立民本理念做起,從日常的具體工作做起,從各級官員的親力親為做起,否則,事後再忙活,以後遇到類似事件還會出現同樣的忙活。公信力流失比污染更可怕,這是所有公共事件善後處理得出的教訓與反思,值得各級決策者好好記取。

熱詞:

  • 突發性污染
  • 公信力
  • 超標事件
  • 民眾
  • 環保部門
  • 龍江河
  • 飲水安全
  • 控制污染
  • 水源污染
  • 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