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終結洋貨想漲就漲還須國貨自強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6日 12: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1月1日起,包括嬰幼兒奶粉、護膚品等在內的730多種商品進行了新一輪的關稅下調。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洋奶粉和護膚品並沒有因為關稅下調而“讓利於民”,反而在歲末年初輪番上演了漲價潮,讓利關稅變成自己的新利潤增長點。洋品牌“想漲就漲”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專家指出,這緣于其對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的掌握。想要終結洋品牌“硬氣漲價”的局面,還需國貨自強。(1月25日《東方早報》)

  洋品牌“想漲就漲”的底氣除了來自其對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的掌握外,還源於我國消費者“崇洋媚外”,正如上海大學教授顧駿所言:“(洋)品牌敢於&&漲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少消費者有一種‘外資就靠得住’‘外國月亮圓’的消費觀念。”其實,我國消費者“崇洋媚外”是被現實逼的,試看國內還有多少民族品牌?即使有那麼幾個中資企業,他們的低標準低要求,你能放心去消費嗎?洋奶粉和護膚品關稅下調之所以不能“讓利於民”,就是因為國內沒有放心的商品可供消費。想要終結洋品牌“硬氣漲價”的局面,確實需要國貨自強,但是,國貨自強是一條艱難之旅。

  第一、國貨自強幾乎需要從零開始。我國市場巨大,無論是國內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有廣闊的空間,而且外資的進入有利於競爭有利於消費者。然而,從20世紀80年代末外資進入我國後,我們希望看到的局面並沒有出現,很多地方國有骨幹企業落入了“合資-虧損-外方獨資(控股)”的“圈套”。我們要“利用外資”,結果反而“被外資利用”,企業品牌和市場一併“拱手相讓”。比如,寶潔系列吞沒了我國日化用品市場,我國的高端製造業許多“排頭兵”企業也紛紛落入跨國公司“囊中”。據有關數據統計,在化粧品市場,外資企業所佔的市場份額已接近90%,並仍有不斷擴大之勢。如果按照國際通行的外資市場控制率警戒線標準(通常為20%,一般行業為30%,少數競爭性行業50%)來衡量外資對我國産業市場的控制率,亮起紅燈的行業已經很多很多了。要想國貨自強,就幾乎需要從零開始,做強做大。

  第二、國貨自強須與國際接軌,高標準嚴要求。要想取得商品的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就必須打響民族品牌保衛戰,讓民族品牌有底氣。然而,我們的一些企業為了大肆攫取高額利潤,竟然低標準低要求,以至於安全事件頻發,讓國人對國內産品失去信心,進而紛紛“崇洋媚外”。試看國內市場,哪個商品還能夠讓人放心?隨著外資大鱷並購我國民族品牌,和國內企業的不爭氣,有數據顯示,接近70%的中國傳統品牌已經消失了。在這種語境下,國內商品要掌握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除了國貨自強再無他法,除了壯大民族品牌再無他法,筆者希望有關部門打好民族品牌戰,讓民族品牌唱響世界。這是必須的,因為民族品牌與國家經濟安全緊密相連。

熱詞:

  • 國貨
  • 民族品牌
  • 洋品牌
  • 崇洋媚外
  • 利用外資
  • 東方早報
  • 讓利於民
  • 圈套
  • 關稅下調
  • 排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