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消費調查頻道 >

媒體稱洋奶粉和護膚品關稅下調後價格不降反漲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5日 08:5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關稅下調護膚品、奶粉逆市漲價

  讓利於民為何成“讓利於商”?

  新華網上海1月24日電(記者周蕊、陳愛平)1月1日起,包括嬰幼兒奶粉、護膚品等在內的730多種商品進行了新一輪的關稅下調。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洋奶粉和護膚品並沒有因為關稅下調而“讓利於民”,反而在歲末年初輪番上演了漲價潮,讓利關稅變成自己的新利潤增長點。

  洋品牌“想漲就漲”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專家指出,這源於其對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的掌握。想要終結洋品牌“硬氣漲價”的局面,還需國貨自強。

  關稅下調:護膚品逆市漲價 奶粉“聞風不動”

  財政部此前宣佈,將自2012年1月1日起對中國進出口關稅進行部分調整,對包括嬰幼兒奶粉、護膚品等在內的73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平均稅率為4.4%,比最惠國稅率低50%以上。

  然而,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對剛剛在去年12月“提前”上調過一輪價格的進口奶粉,關稅下調後其價格並無變化。而幾乎每年都會上調價格的高端護膚品牌,為了保持“身段”,更是不為關稅所動,先後上調價格,包括SK-II在內的多個知名護膚品牌先後漲價,提價幅度最高超過10%。

  記者從上海淮海路上的SK-II專櫃了解到,從2012年元旦後,該品牌幾乎所有護膚品價格都有不同幅度的提價,比如,護膚潔面油250ml就從420元漲到了460元。而該品牌的明星産品護膚精華露330ml裝更是每瓶售價從1550元漲到1710元,漲價幅度超過10%。

  和逆市漲價的護膚品相比,洋奶粉顯得淡定許多。記者在滬上多家超市發現市場洋奶粉價格並沒有因為關稅下調而變化,而這事實上源於去年12月“洋奶粉”已提前進行了一輪調價。

  去年12月,惠氏公司宣佈高端産品“啟賦”系列因配方優化以及為了配合新國標的要求,對蛋白質等部分營養素含量進行了調整,在國內各地陸續提價10%左右,帶領了洋奶粉的“集體漲價”,幅度在10%左右。其中,合生元金裝嬰兒配方奶粉900g從277元漲到290元,澳優能力多一階段奶粉800g從298元上漲到328元,雀巢超級能恩金盾(配方)奶粉900g從286元上漲至298元。

  讓利關稅竟成“利潤增長點”?

  關稅下調,價格卻不降反升,原本是讓利於民,竟成“讓利於商”?專家分析指出,洋奶粉和高端護膚品市場上,品牌“想漲就漲”的底氣源於其對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的掌握和中國消費者“只買貴的、不買對的”的心態。如此市場環境下,商家並不會因為關稅等利好而下調售價,反而是“一年幾漲”的營銷策略,保證品牌“身段”,更是將下調的關稅作為自己的“利潤增長點”。

  貝恩諮詢公司公佈的《中國2010年奢侈品市場調查》顯示,奢侈品供應商2010年從中國人口袋裏“掏”走684億元人民幣,其中銷售額最大的化粧品、香水和個人保養品佔到169億元人民幣。

  和護膚品一樣,洋品牌在嬰幼兒奶粉市場也擁有著“霸氣”的地位。海關統計顯示,外資品牌憑藉其品牌自身、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的優勢,在我國奶粉尤其是嬰幼兒奶粉市場具有壟斷性地位,目前有80%的高端市場被外資品牌佔領,國産品牌奶粉的發展空間受到嚴重擠壓。而AC尼爾森公司關於中國奶粉行業零售情況的報告也顯示,目前中國內地排名前十位的奶粉品牌中,有5個為外國品牌,分別為多美滋、美讚臣、雅培、惠氏、雀巢,這些品牌總計佔據內地奶粉市場份額的五成以上。

  上海交通大學海外教育學院稅務教研組組長汪蔚青表示,進口商品特別是奢侈品,其品牌所屬的跨國集團在全球有其獨特的營銷策略和價格體系,在北美、歐洲,在亞洲的日本和中國台灣,銷售哪些型號、如何定價,都有其完善的策略體系。洋奶粉、化粧品等在中國都有其各自的市場定位和營銷策略,會繼續維護自己高端市場定位的形象。

  “既然關稅不下調洋奶粉和護膚品都有著高漲的市場消費,那麼生産商還有什麼必要將這部分‘利好’轉讓給消費者?目前看來,這一次關稅下調最終成為廠商及其經銷商們的另一個利潤增長點。”汪蔚青説。

  專家同時認為,國外知名品牌産品價格之所以不斷抬高,不僅僅反映的是流通環節的成本,也反映了商品的價值,包括實際的價值和心理的價值。

  “品牌敢於&&漲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不少消費者有一種‘外資就靠得住’‘外國月亮圓’的消費觀念。”上海大學教授顧駿説。

  國貨自強方是牛氣“終結者”

  洋奶粉和高端護膚品市場上,外資品牌“想漲就漲”,不可謂不牛氣。然而,洋奶粉和進口護膚品並非是“質優”的代名詞。

  近年來洋奶粉爆發了類似雅培“甲蟲門”、美讚臣“金屬門”和明治“召回門”等眾多質量門事件,而進口護膚品也不斷登上各地市場監管部門的“黑名單”:2011年中,溫州工商部門發佈檢測公告,稱蘭蔻、希思黎等知名品牌質量不合格;2009年,蘭蔻、倩碧化粧品因標簽不合格而“上榜”……

  專家指出,想要終結洋品牌“硬氣漲價”的局面,還需國貨自強。

  上海日化協會秘書長金堅此前建議,相關機構可以站出來,發佈一些中外日化品牌在質量上的比較數據,客觀上起到引導消費的作用,同時提振消費者對民族品牌的信心。

  而國內乳企也應加強奶業發展規劃,加大奶牛養殖等基礎投入,引導奶農科學養殖、規模養殖,增強抵禦奶源風險的能力。同時,引導奶業加強質量控制和産品研發,嚴格監管,樹立品牌形象,推動誠信體系建設,增強高端消費市場競爭力,加大對進口奶粉的替代力度。

  此外,在做到質優價優的同時,國內乳企的營銷策略也應相應調整。上海奶業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曹明是認為,國內乳品企業應學習洋品牌危機公關的技巧。尤其是在發生突發事件時,應理性、虛心地接受消費者的批評和監督,做好售後服務,培育消費者的忠誠度。

熱詞:

  • 關稅下調
  • 洋品牌
  • 倩碧化粧品
  • 配方優化
  • 利潤增長點
  • 身段
  • 價格體系
  • 想漲就漲
  • 嬰幼兒奶粉
  • 上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