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初四全家吃折籮(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6日 04: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晨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初四,是老北京春節習俗中重要的一天,因為它是從年節氣氛向正常生活轉化的一個關鍵點。

  其實,這個轉化的苗頭在初三就已充分顯露,初三俗稱“餓鬼日”,這一天忌諱走親串友,只能在家祭祖祭神,不能吃米,因為傳説是穀子的生日,此外不能動刀剪,在有些人家,甚至不能用葷食,這都是為了淡化節日氣氛,給身心降溫。

  在飲食上,折籮擔當主角。所謂折籮,又叫“合菜”,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重新炒制而成。北京郊區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還保留着這樣的習俗:紅白喜事剩下的菜混在一起,由主家送給村裏的各家各戶。上世紀50年代以前,北京有專賣折籮的小飯舖,都是從大飯莊低價買入的殘羹冷炙。即使是富貴人家,也吃折籮,據《孔府內宅軼事》所載,第76代衍聖公孔令貽就極愛吃折籮(當地人稱“渣菜”)。每到曲阜城裏大戶喜慶之筵,他還會差人端着盆去索要“渣菜”。

  據説,折籮在漢代就有,名為“五侯鯖(qīng)”,漢成帝曾封自己五個舅舅當侯,但他們彼此關係很僵,互不往來,唯有婁護能出入各家宴席,他將各家美味拼合起來,做成此菜,名動一時。

  宋代折籮始名為雜燴,又叫雜嚼,傳説與奸臣秦檜有關,因為老百姓非常痛恨他,故取“檜”字的諧音,發明了這道菜,言下之意是要吃奸臣的肉才解恨。不過宋代雜燴是小吃拼成,真正由各種菜拼成的,叫“群仙羹”,但所用並非剩菜。

  折籮一般應隔夜,以産生特殊的酸味,它對喜食者頗有誘惑力,但不利於身體健康,老北京人初四以此為食,還是出於勤儉持家的考慮,此外年節葷腥過重,折籮有助於消化。

  對商店打工的夥計來説,本日至關重要,因為這是一年中解雇人的關鍵時刻,在晚宴時,掌櫃先舉杯向大家道聲“辛苦”,這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櫃親自夾包子,放在誰碗中,就暗示誰已被解雇,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以免難堪,這叫“吃滾蛋包子”。

  初四的子夜還是接財神的日子,名叫“搶路頭”。接神者須供羊頭與鯉魚,羊頭有“吉祥”之意,鯉魚則象徵年年有餘。當晚要吃“路頭酒”,一直要喝到天明,如此才顯虔誠。原本是初五早晨起來才接五路財神,但事實上商家都放到初四晚上做,為的是領先別人一步。

  其實,本沒有什麼五路財神,只有五路行神,但以訛傳訛,終於也沒人再問究竟,一般是長者出面,大家一起行動,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大家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供桌上的紙馬等火化,表示好接好送。

  唐山/文

熱詞:

  • 初四
  • 渣菜
  • 五路財神
  • 雜燴
  • 宋代
  • 老北京春節
  • 包子
  • 初三
  • 孔府內宅軼事
  • 漢成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