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垃圾分揀員:每天對56桶小區垃圾“檢揀撿”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5日 14: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民晚報推薦】新春佳節,居民生活垃圾多了不少,全市1000多個“垃圾分類”小區迎來“大考”,果皮糖紙等有沒有被細揀細分?市民的“環保意識”到底能得幾分?

  連日來,記者或是走家串戶,或是當一回分揀員、環衛工人,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全面接觸垃圾分類減量的每一步。

  垃圾分類全接觸

  去年4月底5月初,上海在住宅小區試行垃圾分類,許多試點小區都設立了“垃圾分揀員”,負責對公共垃圾桶裏的垃圾進行“二次分揀”,把好垃圾出小區前的最後一道關。大年初一上午,記者來到楊浦區新江灣城的“建德國際公寓”小區,跟隨分揀員走了一遭,體驗艱苦的分類工作。

  分門別類堆放

  上午11時,在建德國際公寓的垃圾房裏,來自安徽的分揀員楊培海像往常一樣忙碌著。記者看到,在小區路上和小壓站裏,各色垃圾桶種類繁多:黑色桶是“其餘垃圾”,棕色桶是“廚余果皮”,紅色桶是“有毒有害”,綠色桶是“玻璃”。此外,“建築垃圾”“大件垃圾”“樹枝枯葉”等都有專門的堆放區域。

  電瓶車是他的運輸工具,每車能裝2個垃圾桶;帶手柄的彎鉤是操作工具,靠它才能扒拉、扎破塑料袋。不一會兒,老楊把2個堆得滿滿的垃圾桶運到小壓站,“這兩天過春節,廚余垃圾變多了,平時每天七八桶,這幾天要有十來桶。”把桶裏的垃圾倒在壓縮機前,記者跟著他開始蹲著分揀。

  “在外面已經粗分過了,進來還要再做一次細分。先把‘異類’都挑出來扔在平板箱裏,再推到每個垃圾桶前扔掉,這樣省力些。”老楊熟練地扒拉著,不時指導記者:“塑料袋裏有瓶子,要把袋子戳破、撕開。油漆桶要扔在有毒有害桶裏,玻璃瓶要揀出來,小心,別被缺口扎破手!”

  一桶垃圾分揀完,老楊將幹垃圾倒進壓縮機,又把平板箱裏的各種垃圾分門別類扔進各個垃圾桶,這樣才算完成。“昨天晚上居民放煙花,待會兒要把掃來的煙花盒也做一下分揀,裏面的泥土和碎屑都要倒出來。”他説。

  分類要靠自覺

  老楊説,小區原本有28個垃圾桶,去年實行垃圾乾濕分離後,又增加了28個,工作量一下子加大了。每天早上7時到崗,他要對每個垃圾桶進行檢查、清運、分揀,一直忙到下午4時多還沒個停。

  當垃圾分揀員的補貼是每月300元,再加上保潔員的基本工資1280元和集體賣廢品分到的幾十元,每月收入還算可以。對此,小區物業經理薛明榮表示,為試行垃圾分類,小區從去年起多招了一個保潔員,與老楊一起負責垃圾分揀。

  “每天要處理56個桶,雖然並不是每桶都裝滿,但時間還是挺緊的,不可能做到分揀得很乾淨。有時袋子裏有少量的果皮也來不及清出來。另外,有些垃圾袋是深色不透明的,分揀員不可能做到打開每個袋子檢查是不是有廚余垃圾,所以分類還是要靠居民自覺。”老楊説,剛開始時能做到分類的居民不多,正確率也一般,有時連分揀員都搞不清楚怎麼分。“現在好多了,正確率估計能達到三四成,”雖然這不算一個很高的數字,但他很樂觀:“肯定會越來越好的,養成習慣需要時間,慢慢來!”

熱詞:

  • 垃圾分類
  • 小區物業
  • 垃圾進行
  • 有毒有害
  • 新江灣城
  • 玻璃
  • 建築垃圾
  • 大考
  • 環保意識
  • 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