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民俗專家解釋:“春節”為何又叫“過大年”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4日 04: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天津1月22日電(記者周潤健、蔡玉高)“紅紅火火過大年”。23日是農曆正月初一春節。春節是全年的第一個重大節日,有道是“百節年為首”,民間俗稱“過年”或“過大年”。那麼,“春節”為何又叫“過大年”呢?民俗專家給予了解釋。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説,每年農曆十二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半夜子時過後,春節就算正式到來了。春節從起源上來看,是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來的。《説文解字》中説:“年,谷熟也。”上古以作物成熟為時間標誌,後來曆法知識進步,根據天象、物候來確定四季循環的起點與終點,年成為一年四季的時間總稱。

  由於一年之中分為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穀物多少意味著年景的好壞,因而,收穫五穀稱“有年”,豐收稱“大有年”,亦稱“豐年”。“過年”或“過大年”的意思就是慶祝五穀豐登。五穀皆熟為有年,五穀皆大熟為大有年。

  另外,從“年”字的古寫法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年”的古寫,上半從“禾”,下半很像一個“千”字,禾是莊稼,千是人字的變形,“禾”與“人”重疊像負禾的樣子,表示一年一度的豐收。

  王來華表示,我國古代民間雖然早已有過年的風俗,但那時並不叫做春節。古時春節曾專指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後來改為夏曆正月初一(即農曆正月初一),被視為農曆年的開始,即為歲首。

  作為中國第一大傳統節日,從臘八“吃粥”到正月十五“鬧元宵”,歷時一個多月,春節期間的習俗活動眾多,內涵異常豐富,充分體現出人們“祈福納吉”的美好願望。2006年,“春節”民俗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春節
  • 過大年
  • 民俗專家
  • 説文解字
  • 豐年
  • 鬧元宵
  • 吃粥
  • 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