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新華網銀川1月23日電(記者趙倩)2012年龍年春節長假人們在享受“年味”的同時,逐漸讓傳統節日融入時尚生活:“搶”票回家不如讓父母來身邊,胡吃海喝不如來個長途旅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在理性過節的同時,也不斷豐富着其形式和內涵。
團聚:“今年接父母來過年”
春運旅客發送人次的逐年攀升始終見證着一點,團聚才是過年的第一要義。傳統意義上,多數是孩子不遠千里趕回老家,與家人小聚幾日後匆匆離開。但考慮到工作繁忙、春運壓力、回家開銷等原因,現在很多年輕人特別是從農村步入城市的年輕人,更願意把父母接到城市過年。
現供職於銀川某事業單位的何秀娟畢業3年來,每年春節都無一例外地回河南農村老家過年,但今年剛結婚的她早早就把雙方父母接了過來。
何秀娟説,每個人過年都渴望回家與家人團聚,但只要一想到春運的擁擠或是跟老公爭論回誰家過年,就犯愁了。今年剛結婚,買了房子,就想著把家裏老人接過來,讓他們來城裏過個不一樣的春節,自己也省了一筆回家走親訪友的開銷。
“父母可以提前來,晚些走,避開春運,我們也不用再勞苦奔波,挺好的。只要能和家人團聚,在哪過節並不重要。”她説。
現在,很多家庭過年團聚不再拘泥於兒女回家的“單向路線”。記者在年前乘坐由銀川飛往深圳的CZ3226航班上發現,不少都是一對老人帶着小孩去兒女家過年。來自西安的孫瑤老人就是其中一例。老人告訴記者,他的兒子在深圳工作兩年了,孩子一直是他和老伴在家照顧。兒子媳婦平時工作都很忙,7天假期再折騰回家挺辛苦的,不如他們帶着孩子過去。
記者看到,老人在行李架上擺放了牛羊肉、特色糕點等年貨。“每年兒子回家都想吃家裏的飯菜,所以我們想儘量多帶點家鄉的年貨過去。一家人在一起吃着,聊着,在哪過年不是一樣呢。”孫瑤説。
出游:“走”出來的時尚“年味”
家住銀川的陳湘萍已於20日抵達巴厘島,這個春節假期,她將有5天時間和老公、孩子在沙灘、海浪中度過。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觀念的變化,已不限於將傳統春節鎖定於吃喝二字,而是把它看成一次休閒放鬆的好機會。
陳湘萍説,越來越覺得大吃大喝、大睡大玩沒意思了,也不利於身心健康。最近幾年春節她都是和家人在旅行中過的,前幾次是約上朋友自駕車去成都、雲南等地,既可以感受不同的年味,又愉悅了身心。
“身邊春節期間出游的朋友越來越多了,春節是傳統節日,但也可以把它過得很時尚,和家人朋友一起去一個陌生的地方旅行,感受異樣風情帶來的驚喜,就是很不錯的選擇。”她説。
記者從寧夏多家旅行社了解到,儘管由於機票、住宿等價格上漲,春節期間的線路報價較平時高,但出游人數卻逐年增加,國內游以海南、廈門、雲南等南方線路為主,出境游則以新馬泰、巴厘島等線路為主。
寧夏招商國旅副總經理周明説,春節期間散客出游多以家庭為單位,很多都選擇在外面過春節,今年春節期間報團國內游和出境游的散客人數有四五百人。
據寧夏國旅工作人員介紹,旅行社春節期間的團都滿了,海南等南方線路天天發團,而台灣團早在元旦前就已經報滿了。
來自合肥中青旅的信息也顯示,雖然春節外出價格較平時上漲20%以上,但絲毫沒有減退市民的熱情。以出境海島線為例,最高漲幅達40%,但選擇馬爾代夫、普吉島、巴厘島、塞班島等熱帶島嶼度假的旅客仍非常多。而北美、歐洲等長線游也呈現升溫趨勢,相比去年,今年的報名人數增加了15%左右。
留守:無奈中找尋溫情
對於春節不能回家的人來説,不管是“恐歸”或是“難歸”,多少會有些無奈,但既留之,則安之,游子們還是儘量想盡辦法,讓自己異鄉的春節“孤身”不孤單。
剛畢業一年,在上海一家IT公司工作的程海利年前突然接到公司駐美辦事處的項目通知,回家計劃取消,但他打算和家人來個遠程“見面”,在除夕晚上通過網絡和家人視頻聊天。
“第一次獨自在外過年,我很怕和家人説着説着就掉眼淚,但一想到努力工作是為了自己和父母能過得好些,也就安心了一些。”他説。
而在網絡上,也不斷有留守網友抒寫離愁,以找尋共鳴。網友“摩托追風”説:“好想回家,回家多溫馨,可我不能回家,只能把深深的祝福帶回家裏,祝爸爸媽媽身體健康,生活愉快。”
一位在鐵路部門工作的網友留言説:“參加鐵路工作20多年了,很少在家過春節,我們也想回家與家人過團圓年,可行業的特點,車輪不能停。借此機會,給全國的鐵路同行拜年了。”
而網友“天空之城” 則“吐槽”自己不敢回家的理由“在外打拼到了年底我也想回家,可今年發生了太多的不幸。錢沒掙到,怎麼回。”
近日,微博發起一項關於“春節回家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的調查,79%選擇的答案是“只是跟家裏人一起嘮嘮嗑”,可見,正是這個簡單的回家理由才讓留守顯得那麼“難”。
作者: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