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陜西安康移民搬遷戶:不再提心吊膽 新居喜迎新年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2日 22: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西安1月20日電(記者陳煒偉、陳晨)外出打工的兒女陸續回家,各種年貨置辦妥當,在陜西安康大竹園鎮的移民搬遷安置新居裏,62歲的劉家水摟著孫子感慨地告訴記者,去年這個時候,他們一家人還蝸居在一間土坯房裏守著年關。

  2010年7月,陜西安康遭遇特大暴雨、滑坡、泥石流災害,全市因災倒塌民房12萬多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60億元。一夜之間,劉家水在新鋪村住了30多年的幾間老房被山體滑坡夷為平地。

  年關將近,記者來到大竹園鎮,由新鋪村等四個村整合組成的七堰社區,已經沒有了曾經受災的狼藉景象。在當時受災最嚴重的七堰村北邊一片相對平坦的地方,新建的七堰社區幾十幢整齊的二層小樓錯落有致,街道乾淨整潔,與城市中的社區並無二致。

  街道和各家門口都挂上了燈籠,村民們置辦年貨、閒談休憩,孩子們玩耍打鬧。有村民自發組織的舞龍舞獅隊鑼鼓聲陣陣,為春節準備的文化活動在緊張排練。

  劉家水的二層小樓是七堰社區一期竣工的88套之一,四間房共144平方米。“以前住山溝溝裏,一下大暴雨就很擔心,害怕塌方,整夜整夜睡不好。”劉家水説,得益於災後重建和移民搬遷政策,一家五口現在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新房。

  布藝轉角沙發、明亮的落地窗、粉色的繡花窗簾、42吋的液晶電視,在這個距離市中心40多公里的小村子裏,老劉家的客廳顯得格外溫馨。

  “房子一平方米不到1000元,總共約12萬元。因為是倒房戶,政府給補了2.7萬元,還提供了3萬元的無息貸款,加上兒子兒媳在外打工攢了幾萬塊錢,一下住上了這麼好的房子。”老劉高興地告訴記者。

  安康所在的陜南地區位於秦巴山區,是中國地理的南北分界線,降雨量較大,地質災害和次生災害易發、多發。按照陜西省的計劃,從2011-2020年的10年間,陜西省漢中、安康、商洛3市的28個縣區將搬遷240萬人,佔到三市總人口的四分之一,超過三峽移民規模。

  七堰社區是陜南移民搬遷集中安置建設的新興農村社區。大竹園鎮黨委書記楊洪斌告訴記者,去年5月,還有74戶村民和劉家水一樣享受喬遷之喜,住上安心新居。

  40歲的七堰村村民黃元華就是其中之一。“家裏的老房子前年沒有倒,住了30多年,真捨不得離開。但是政府工作人員耐心講解,我們也明白了房子成危房了,那也是危險地帶。”黃元華説,舊房拆遷得到了政府補償,同時得到了搬遷安置補貼和貸款,新社區的生活各方面也更便利。

  黃元華告訴記者,自己在七堰社區的工地上打工,一年也能有3萬元左右的收入。楊洪斌向記者介紹説,像黃元華這樣搬遷安置的村民,通過土地流轉、退耕還林等,不僅拿到了租金,還在社區不斷建設的生態茶園、大型蔬菜基地中務工,獲得更多的穩定收入。

  “不僅要搬得出,還要穩得住、能致富。”楊洪斌説,社區規劃了水廠、電力等基礎設施和社區服務公共設施,搭配茶園、核桃園等農業主導産業,二期和三期規劃建房700余戶,二期已經開工建設。

熱詞:

  • 移民搬遷
  • 新居
  • 搬遷戶
  • 農業主導産業
  • 竹園鎮
  • 陜西安康
  • 村民
  • 七堰村
  • 排練
  • 降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