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世代傳承的民間瑰寶(圖)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2日 03: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川劇表演真實細膩,為廣大群眾所喜愛。 (圖片由市川劇院提供)

  川劇藝術是我國戲曲寶庫中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遠,具有巴蜀文化、藝術、歷史、民俗等方面的研究和認知價值,在中國戲曲史及巴蜀文化發展史上都具有十分獨特的地位。2006年,川劇藝術名列國務院首批公佈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在200餘年的發展歷程中,川劇儘管幾經興衰,終於連綿不絕,在內容與形式上達到了高度的完美統一,相繼與四川方言及群眾欣賞趣味相結合,逐漸演變成後來川劇中的昆、高、胡、彈、燈五種聲腔。

  作為老百姓所喜愛的、世代傳承的民間戲劇,川劇之所以成為我國300多個地方戲曲中的大劇種,重要原因之一是其擁有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經典劇目和獨創的劇目。

  從劇目上看,川劇早有“唐三千,宋八百,數不完的三列國”之説。其中要以高腔川劇表演部分的遺産最為豐富,藝術特色亦最顯著,傳統劇目有“五袍”、“四柱”,以及“江湖十八本”等,還有川劇界公認的“四大本頭”。其他劇種失傳的劇目,也有一些在川劇中得到了保留。1949年後,川劇界經過整理、挖掘,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川劇劇目,如《柳蔭記》《玉簪記》、《綵樓記》等。

  此外,川劇的表演藝術有深厚的生活基礎,並形成一套完美的表演程式,劇本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表演真實細膩,幽默風趣,生活氣息濃郁,為群眾所喜愛。有的川劇演員還創造了不少絕技,如托舉、開慧眼、變臉、鑽火圈、藏刀、打粉火等,善於利用絕技創造人物性格,令人嘆為觀止。

  據市川劇院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各種聲腔流行地區和藝人師承關係,在長時期的傳演中,川劇形成了以演出胡琴腔為主的川西派、以演出高腔戲為主的資陽河派、以演出彈戲為主的川北河派和以演出多種聲腔為特色的下川東派四大流派。

  作為下川東派的中心,重慶地區的川劇素以演齣劇目豐富,表演藝術精湛,風格流派紛呈著稱,成為了川劇演出活動的一處重要根據地。

熱詞:

  • 民間戲劇
  • 演出
  • 瑰寶
  • 玉簪記
  • 四柱
  • 世代
  • 聲腔
  • 川劇藝術
  • 劇種
  • 表演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