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方言:需要娃娃“拯救”?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20日 06: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公立幼兒園配置北京話教師”“在幼兒園、中小學開設閩南方言課程”……最近陸續召開的部分地方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關於“保護方言要從娃娃抓起”的呼籲不絕於耳。

  隨著人口的流動、社會的多元化以及普通話的推廣,一些方言日漸式微,由此引發的“拯救方言”的倡議和行動浮出水面。有關專家指出,部分方言的衰退是社會進步和現代化進程中的必然結果,但推廣普通話與保護方言並非“勢不兩立”,應在堅持推廣和規範使用普通話的同時倡導語言和文化多樣性,對方言及其背後的地方文化遺産進行科學保護。

  方言,“逐漸消逝的聲音”?

  在日前召開的北京市兩會上,北京市政協委員、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萬建中建議,在公立幼兒園配置北京話的教師,兒童每週上一節課;在義務教育階段,加入選學科目北京鄉土地理;在各層次考試包括高考命題中,有意識地增加方言方面的題目。“作為北京人,我不想等自己老了,看到年輕人已不知北京話為何物。”萬建中説。

  無獨有偶,北京市政協委員、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學院院長魯景超提交了一份《以歌謠為載體採集保護、搶救整理北京地方語言》的提案。魯景超説:“方言的背後是一種文化,是一塊土壤上人們生活方式和生存狀態的濃縮,但現在真正説老北京話的人太少了。如果那麼多方言都消失的話,我們的語言就太單調了。”

  保護需科學,勿亂“進校園”

  針對普通話與方言的關係問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有關負責人曾表示,普通話和方言從來都不是對立的,普通話在全國通用,方言在方言區使用,二者各自發揮其功能和作用,滿足不同層面的要求。對待一些瀕危的方言,還應該進行調查、整理、研究和保存。

  據了解,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于2008年啟動了中國語言資源有聲數據庫建設試點工作,調查收集當代中國漢語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的實態和有聲語料,並進行科學整理、加工和有效保存。

  中國民俗學會常務理事、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黃濤認為,語言既有交流工具的屬性,也有文化屬性,一些方言的工具屬性可能在逐漸淡化,但其文化屬性仍然珍貴,應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內容加以保護。

  不過,對於“方言進校園”的倡議,人們意見不一。北京四中語文高級教師劉葵説,方言主要靠生活圈子形成,並不是靠開課程能解決的,可以採取選修課的形式,但要尊重孩子個人的選擇。北京學生家長黃愛芳表示,可以讓老師們在日常教學中講一些,讓孩子們做個了解即可,如果專門開設課程意義不大。況且一旦上升到考試環節,無形中還增加了孩子們的負擔。 (據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

熱詞:

  • 拯救
  • 方言區
  • 高考命題
  • 課程
  • 中國傳媒
  • 進校園
  • 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
  • 文化屬性
  • 考試
  • 鄉土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