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讓社會救助體系 成為幸福體系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8日 16: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社會救助體系的建設關係到困難群體的保護,也關係到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近些年來,全國各地在構建社會救助體系的過程中不乏創新,不過,從我對一些地方的實際調查情況來看,由於其社會救助體系的基準點普遍低於社會整體發展水平,因此,救助體系變成了基本的生存維持體系。

  換句話説,許多地方只考慮到救助對象的生存問題,而沒有考慮到救助對象的發展問題;只考慮到救助對象的物質生活,而沒有考慮救助對象的精神需求。這樣的救助體系不是幸福救助體系,而是維持型的救助體系。

  重慶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形成社會救助標準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物價上漲“雙聯動“機制,在測算方法上,不僅考慮到救助對象的食品需求,也考慮到起非食品類生活必需品需求。這樣的機制,保證了受助者在解決溫飽問題之後,還有資金用於其他消費支出。

  世界性的經驗表明,如果城市居民的收入只能解決溫飽問題,那麼,城市的發展就不具有可持續性;只有當城市居民有多餘的資金用於其他消費時,城市才會欣欣向榮。所以,重慶市確立的社會救助機制,不僅僅是一個社會救助辦法,同時也是支持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規則,是一種幸福救助體系。

  同樣難能可貴的是,重慶市在完善社會救助機制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縮小區域、城鄉差距的必要性,為重慶市城鄉統籌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重慶市的這項改革,把社會救助體系與社會發展水平、價格變動聯絡在一起,從而敦促執政者更加關注困難群體,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實現社會均衡發展,具有普遍推廣意義。

熱詞:

  • 社會救助
  • 救助對象
  • 救助體系
  • 和諧穩定
  • 城市可持續發展
  • 困難群體
  • 城鄉統籌
  • 解決溫飽
  • 城鄉差距
  • 消費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