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柯達失誤在哪?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8日 07: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賽迪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賽迪網訊】在彭安東第二任期開始不久,柯達股價跌至紐交所摘牌退市的紅線之下,131年曆史的柯達瀕臨破産。

  與1981年韋爾奇入主通用電氣、1993年郭士納接掌IBM相似,2005年被委任為柯達首席執行官的彭安東,面臨著開展“破壞性創新”的艱巨使命。不同的是,韋爾奇主政通用電氣20年,成功推行了“六西格瑪”質量管理、全球化和電子商務,實現了“無邊界”管理模式。郭士納入主後的1994年,IBM實現30億美元盈利,重振大型機業務,開始向服務轉型。彭安東推行包括圖文影像、消費數碼影像和商業膠片在內的專注化戰略,執行“全力進入數碼領域”的策略,並投資打印機領域。最終,柯達面臨破産的窘境。柯達陷入困局,原因有三:

  刻板的專注化戰略。彭安東力主與IBM聯合開發大規模民用産品的影像傳感器,收購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部分設計資源和知識産權,開發拍照手機與數碼相機的關鍵芯片,並以25.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醫療影像業務。這期間,富士轉型醫療生命科學、高性能材料、光學元器件等業務,樂凱于2005年開始投産光學薄膜生産線,轉型平板顯示領域的光學薄膜業務。同是感光技術領域的企業,卻走上了不同的轉型道路,後兩者更適應了人們對健康、新型顯示終端的需求。

  被動的數字化轉型。柯達早已意識到數字成像技術的威脅,但傳統業務的市場地位和豐厚利潤,讓柯達無法嗅到新業務的誘惑。當2003年柯達宣佈“全力進入數碼領域”時,全球數碼相機已經進入“別因‘時髦’而進入”的過熱期。柯達本身也剛剛完成與中國7家膠卷工業企業的“全行業合資計劃”。此後,智慧終端繼續多元化,電視、PC和手機走向融合,顯示技術持續革新,數碼相機開始遭遇智慧終端的挑戰。

  偏執的技術創新。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數碼相機誕生於柯達的實驗室。隨後,“世界上每一台數碼相機,都有柯達的技術”,以至於最近幾年柯達與LG、三星、蘋果和RIM輪番出現專利糾紛。柯達在數字成像技術上沒有掉隊,但在該技術的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上著實落伍了。正是對技術創新的偏執,柯達形成了“3年研發、10年應用”的貴族化情結,無法適應數碼領域“6個月研發、24個月更新換代”的市場節奏。

  柯達的失敗告訴我們,沒有商業模式創新,技術創新只能是實驗室裏的“小白鼠”。

熱詞:

  • 圖文影像
  • 1975年
  • 柯達宣佈
  • 全球數碼相機
  • 破壞性創新
  • 六西格瑪
  • 無邊界
  • 影像傳感器
  • IBM
  • 智慧終端
  • 搜索更多圖文影像 1975年 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