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文化惠民,發展永無止境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6日 05: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湖南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本報評論員

  中共湖南省委十屆二次全會提出,“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這意味著,政府著力文化惠民,將為越來越多的公眾提供更為公益、便利和豐富的文化服務。

  “揮毫當得江山助,不到瀟湘豈有詩。”在人文薈萃的三湘大地,湖南過去幾年的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讓人“高看一眼”。

  從2008年至今,我省共有74家博物館、紀念館實現免費開放。至2011年底,全省各級圖書館、群藝館、美術館及鄉鎮綜合文化站,全部實現“零門檻”開放。全省已基本建成208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2萬個農家書屋,廣電覆蓋率達到96%,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分別惠及80%、68%以上人口。

  政府買單,文化下鄉,已成常態。5年來,共送戲下鄉5萬多場,送電影下鄉200多萬場;“演藝惠民工程”,每年為基層群眾演出近萬場;“公共大戲臺”吸引了上萬名戲迷登臺演唱,70多萬群眾現場觀看。

  從“送”到“育”,收穫精彩文化互動。社區文化、鄉村文化、廣場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等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在三湘四水蓬勃開展起來。元旦、春節、端午和中秋等傳統節日期間,一定少不了文化“大餐”。

  湘風勁吹,催得芳菲滿園;文化惠民,發展永無止境。

  作為文化事業的驅動力,湖南的經濟發展已經攢足了“能量”。2011年,財政收入突破2000億元、8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湖南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協調發展的良好態勢。

  文化惠民再加碼,春風化雨潤民心。省委、省政府對文化改革工作的重視,對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的“加快”,這些無疑都體現出著眼民生、以民為本的鮮明態度和關切之情。以政府為主導繁榮公益性文化事業,以市場為主導發展文化産業,將形成兩輪驅動,為公益性文化事業永恒“補血”、“造血”。

  未來湖南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發展路徑,將堅持以人為本,面向基層,重心下移,知民情、解民憂、暖民心,為民所樂,全民同樂;注重總體謀劃、頂層設計,把文化改革發展與城鎮、鄉村的規劃建設結合起來,使文化成為城市、城鎮、鄉村的靈魂和標誌;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城鄉統籌,精心規劃和建設一批體現時代精神、代表湖南文化形象的標誌性文化工程;著力發展現代傳播體系,大力推進資源整合、共建共享,使文化品牌愈發亮麗,文化惠民工程遍地開花,營造出直抵百姓內心的幸福感。

  從文化大省到文化強省的任務跨越,從文化強省到“幸福湖南”的目標變化,高速發展的湖南,正經歷一場“從飯桌到書桌”的進化。可以預見,在“加快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的改革部署下,無論身處繁華城市還是農村鄉鎮,不論職業各異、貧富有別,都將享受到文化改革帶來的精神甘露。在政府的持續推動和不懈努力下,這又將成為湖南省打造“強省之魂”的堅實根基,進而推動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齊頭並進的有力局面──用“兩條腿”站立,穩固牢靠地實現“中部崛起”。

  用文化“強”省,建文化“強省”。透過文化,可以看見一個城市的靈魂。而透過惠及6900萬三湘百姓的公益性文化事業改革發展,則可以窺見湖南的“民生之魂”。

熱詞:

  •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
  • 文化下鄉
  • 文化互動
  • 文化大省
  • 發展路徑
  • 文化服務
  • 文化品牌
  • 文化形象
  • 文化事業
  • 文化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