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以醫養醫”是否值得期待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5日 11: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四川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奚旭初

  昨天,在北京市人大召開的7個委辦局“擺攤”會上,市醫改辦主任韓曉芳表示,今年上半年,本市公立醫院改革方案將出臺,將通過醫療服務價格結構調整,改變目前以藥養醫現狀,實現“以醫養醫”。(1月12日京華時報)

  從“以藥養醫”到“以醫養醫”,用形象的話講就是“一升一降”:把過高的藥價、檢查價格降下來,把醫療服務價格漲上去。降藥價,固然有益民生,可是醫療服務價格升了,是否是一碗豆腐變成了豆腐一碗?而更讓人不踏實的是,一升一降之間,要是升的大於降的,那就不只是“拆了東墻補西墻”了。這個擔心,不是空穴來風。這幾年已有一些地方進行過類似的“升降”,然而結果卻成了“明降暗升”。且不説降藥價總是雷聲大雨點小,老百姓更是誰都明白,一般情況下,CT檢查是用不著做的,倒是傷風感冒誰也躲不了。而新政之後,只要跨進醫院,再是小毛小病比如看傷風感冒,要掛號,也許還要化驗、打針,而掛號、化驗、打針等等都是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含量”的……這麼算下來,同樣是看小毛小病,是不“新政”還不至於多掏鈔票,而一“新政”卻是不多掏也不行了。

  調整醫療服務價格,不是要用“市場眼”去看公益。這些年一些醫護人員一直在抱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辛勞始終未能得到充分的體現和回報。資深大夫的門診費只有幾十元,而多數主力的醫生門診費更是只有幾元;護士為病人清洗一次身體或頭髮,收費還遠不如理髮店那麼貴;住院的床位費比賓館便宜許多……這些怨言,混淆了概念。公立醫院姓公,市場行情不能在這裡做價值標準。護士為病人清洗一次身體或頭髮,收費的確不如理一次發那麼貴,但醫院不是理髮店;病房收費也的確比賓館便宜許多,但醫院不是賓館……在公共服務領域,工作人員的專業知識並不是靠收費多少體現的,不能簡單地用價值規律來説事。又比如圖書館、博物館免費,誰能説其工作人員的工作就沒有了價值?再比如政府部門為公眾提供了優質服務,難道還能像星級飯店一樣收服務費,星越多,服務費越貴?正本清源,醫護人員還會以收費多少論價值嗎?

  在醫界,近幾年來,提高醫療服務價格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政策“開閘”之後,醫界“放水”的積極性會有多高是不言而喻。因為有利可圖又是名正言順,“漲聲一片”自然會雷厲風行。由此可見,“一降一升”要産生降低醫療費用畸高之效,前提是“一降”的幅度必須大於“一升”。而保證這個“大於”,又必須對“一升”嚴格規範。否則,移花接木之下,“一降”空有其名,“一升”四處開花,變成又一匹脫韁野馬,而結局也不難想象──本心想播龍種,結果收了跳蚤。因為“看病貴”,於是有醫改。因為“舊醫改”沒解決問題,才又有“新醫改”。這也恰恰表明:醫療費用降下來,降到合理的程度,才是衡量醫改成功的標尺。(四川新聞網太陽鳥時評)

熱詞:

  • 一升
  • 新政
  • 醫改
  • 以醫養醫
  • 醫療服務價格
  • 藥養
  • 藥價
  • 一降
  • 掛號
  • 打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