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上海破解全民健身難題 市民運動會欲吸引百萬百姓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3日 04: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文匯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踢毽子、打彈子、套房子、滾鐵環,冬日早晨,8點剛過,楊浦區殷行街道工農三村的“小區運動會”已經開幕。白髮耄耋老人,“四零五零”的爺叔、阿姨,奶聲奶氣的孩子,運動場上,好不熱鬧。

  這個老式居民小區,可以提煉出這樣一組數字:住戶1050戶、戶籍人口2317人,卻有腰鼓隊等4支健身隊,健身人口達1400余人,佔居民總數六成以上。“今年,上海將繼續推進體育生活化,讓體育進樓組、進家庭。”上海市體育局副局長李偉聽在調研殷行三村“體育生活化”基地後透露,上海今年將在每個區縣佈局體育生活化基地,並將舉辦首屆市民運動會,爭取吸引100萬市民參與。

  體育,正成為上海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生活化”到底是什麼

  體育生活化,生活體育化。上海市體育主管部門從2006年提出這一口號。“體育生活化是理念,生活體育化是行為。有了體育生活化這一理念,到處都是體育場;沒有這個理念,睡在健身器上都不會運動。”李偉聽説得輕鬆,卻引人思索。

  體育生活化,將體育視為民生的一部分。這已成為上海體育人的共識,但如何把“要我動”變成“我要動”,讓體育真正融入百姓生活,這成為體育人思索的難點。

  在工農新村一座普通樓組內,從一樓到四樓,就發現了一些有趣細節——

  一防盜門旁,墻上貼著“星之光”健身小報,一週一期,已辦到了94期。版面上健身常識、運動技巧、場地信息,一應俱全。二樓轉角,貼了張卡通身高尺。小朋友長高了多少,老人摸高幾何,一量就知。樓梯上還貼著紅色數字,爬了幾層樓,走了幾米,一瞄即知。

  “我們以前做了很多工作,但老百姓並不買賬,問題的關鍵就是沒有適應他們的生活需求。體育生活化就是要貼近老百姓生活。只有貼近,才能被接受。”李偉聽説。

  怎樣“體育化”是關鍵

  體育生活化是一種理念,而如何“生活體育化”則是一種具體的行為。“具體而言,就是將非體育行為變成運動的一部分,走路、騎車、遛狗、園藝,都是生活體育化的表現。”上海交通大學體育係教授趙文傑提出,“生活體育化”是群眾體育的關鍵。

  怎樣實現生活體育化?趙文傑提出三個固定詞組:見縫插針、葷素搭配、抱團取暖。

  “見縫插針”,就是降低鍛鍊門檻,打破原先規定的每週五次、每天半小時運動標準,將零碎時間拼起來。“葷素搭配”,如果説固定時長、項目的鍛鍊是“葷”,那麼不妨“能走路儘量走路,能爬樓梯儘量爬樓梯,這就是鍛鍊中的‘素’”。“抱團取暖”,就是要有一個鍛鍊的圈子,大家相約鍛鍊,“捆”在一起,避免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李偉聽認為,生活體育化和體育生活化是一項長期工作,“只有開始,沒有結束。”而目標是讓更多的老百姓動起來,享受體育的樂趣與健康回報。

熱詞:

  • 生活化
  • 健身常識
  • 上海交通大學
  • 運動會
  • 四零五零
  • 市民參與
  • 殷行
  • 體育人
  • 打彈子
  • 滾鐵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