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熊貓回歸自然先學習“懂規矩”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3日 02: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侯婷婷)今日10點,6隻大熊貓將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野放,姚明將見證它們遷新居的過程。

  成都大熊貓保護將步入野放時代,圈養大熊貓應該如何進行野放訓練,記者採訪了熊貓研究泰斗胡錦矗。

  “大熊貓是小種群瀕危野生動物,只有數量增長了,才能保證繁衍。”82歲的胡錦矗説,雖然四川圈養大熊貓數量一直在增長,野生和圈養大熊貓數量在全國都居於首位,但大小涼山等地的大熊貓數量還太少,如果不及時採取保護措施,可能會導致退化,野放大熊貓就是為了增加類似地區大熊貓數量。

  近兩年,四川大熊貓保護提倡優生優育,繁育研究中儘量選擇基因較好的大熊貓交配,將這些體質較好的大熊貓後代野放,它們能很快適應野外生活。

  胡錦矗説,野生大熊貓多是單獨活動,每只大熊貓的活動範圍在4-7平方公里。活動區域偶爾有重疊,但在活動期間相遇時會躲避,只有在繁殖期才通過聲音或者氣味找同伴。

  相比之下,圈養大熊貓活動空間小,每天都和同伴生活在一起,且有飼養員投放食物。長期在這種環境中生活,它們已離不開人為照顧,沒獨自活動意識,更不知道如何競爭。野放目的就是要讓大熊貓離開人的幫助,獨立生存,逐步恢復野性,在野外學會和其他大熊貓相處,看到天敵躲避逃離。

  “野放成功,意味著大熊貓不僅可以在野外獨立生存,同時也能夠順利繁殖。”胡錦矗説,全國大熊貓第四次調查中調查大熊貓食物,對野放研究能提供一定幫助。

  “圈養大熊貓很難適應野放生活,野放過渡生活中,它們得先學習熊貓世界的‘社會行為’。”胡錦矗説。

  作者:侯婷婷

熱詞:

  • 野放
  • 回歸自然
  • 圈養大熊貓
  • 姚明將
  • 活動意識
  • 野生動物
  • 種群
  • 飼養員
  • 大小涼山
  • 繁殖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