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江豚“避難所”越來越小 未來15年急需保護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2日 09: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科學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從濕地使者繪製的江豚分佈變遷地圖來看,江豚的棲息地面積正逐步縮小。”1月8日,2012江豚守望活動啟動儀式暨2011濕地使者頒獎典禮在江西省鄱陽湖濕地公園舉行,WWF(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沙項目辦公室主任蔣勇在會上指出,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長江江豚是我國長江特有的鯨類動物,也是世界唯一的江豚淡水亞種。如果人類不去傷害它們,在長江裏面,江豚沒有天敵。

  2011年,以“尋找江豚最後的避難所”為主題的濕地使者行動招募了13支隊伍,在上海、南京、武漢、長沙等長江流域11個城市開展社區調查,了解江豚分佈狀況及社區群眾對江豚的了解程度。

  濕地使者們一共走訪了96個社區,收集了3369份調查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歷史上,從宜昌至長江入海口的長江江段,江豚分佈十分普遍。洞庭湖及其支流湘江、沅江等流域,鄱陽湖及其入湖的贛江、饒河等流域都是江豚歷史的分佈區。

  “目前,許多江豚歷史分佈區已難覓江豚蹤影。”蔣勇認為,江豚數量的急劇下降與水質變化、各種水利設施及人類開發活動、漁業資源下降等因素關係密切,尤其是近年來長江中下游流域嚴重的乾旱和低水位,更是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數據顯示,2006年長江幹流江豚種群數量約為1200頭,比1991年估計值減少了三分之二,而且該數量還以每年6.4%的速率在下降,即每10年長江幹流中的江豚總數將下降一半。

  對此,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王克雄表示,到2035年左右,長江幹流中江豚數量將下降至200頭以內,並且該情形最早可能在2025年出現,“未來15年將是江豚保護的最後機會”。

  根據濕地使者的調查顯示,近半數受訪者支持對江豚開展就地保護,14%的受訪者支持遷地保護。從當地漁民反饋的信息可以看到,一些江豚的歷史棲息地,比如長江故道等都是適合開展江豚遷地保護工作的潛在棲息地。

  “濕地使者的調查初步反映了江豚分佈的歷史變遷,也對江豚保護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蔣勇表示,繼續推進長江禁漁,解決漁民生計問題,為江豚分佈地區社區居民提供江豚保護的相關培訓,開展有效的就地保護措施,啟動遷地保護的研究和實踐,都是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

  在蔣勇看來,江豚保護的任務相當艱巨,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採用綜合的保護手段,從政策、機制、科研、社會、經濟、宣傳等多個渠道同時發力,才有可能真正拯救這一全球性的瀕危物種。

  “尋找江豚最後的避難所”2011濕地使者行動由國家林業局濕地保護管理中心、WWF、國際濕地公約秘書處、中國綠化基金會聯合主辦。最終,來自江西財經大學、武漢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的濕地使者隊伍分別獲得一、二等獎。魯偉

熱詞:

  • 避難所
  • 濕地使者行動
  • 鄱陽湖濕地
  • 濕地公約
  • 鯨類動物
  • 長江江豚
  • 保護手段
  • 棲息地
  • 遷地保護
  • 分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