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誰有毛病?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05: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長春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聞

  陳述

  半年前,杭州女工吳菊萍徒手接住從樓上不慎摔下的陌生孩子,她雙臂骨折,被媒體稱讚是“最美媽媽”。近期公司年終為此獎勵她20萬元後,她説“這筆錢我自己留著用。”

  這一次,重獎見義勇為者並不是新聞,而是做新聞的新聞人。

  這次的新聞點在於──當地媒體一聽到重獎的消息後,像小品《同桌的你》裏的小瀋陽那樣開始了刨根問底,把話筒對著吳菊萍一再追問甚至暗示“這筆錢準備怎麼用”。從他們的臉上不難看出,他們急切希望吳菊萍説出一個“捐”字。但吳菊萍讓記者們失望了,她堅定地回答“這筆錢我自己留著用”,以致當地媒體報道時篇幅大大縮水。

  其實,很久以來,中國的新聞人已經像飲鴆止渴一樣離不開做新聞的“做”字了,並將其極端地發展成做作、炒作、製作了,越來越多的媒體人以“我是做新聞的”洋洋得意自居於天下。

  新聞本來是素面朝天的原木,事實本來應該不被剪裁的芳菲,媒體只該是一個信息傳輸帶,只該是社會大機器中一個普通的零件。但我們的一些媒體人人為擴大、拔高新聞本質,人為換角度表述事實,典型的例子是哭哭唧唧的跑到汶川大地震遺址上腳踩逝者的亡靈作秀。做著做著,他們把新聞思維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了,一遇見事情,像拉痢疾一樣地慣性思維,就已經把答案想好了,就想到被報道者怎麼表現才算有“新聞價值”。這樣的新聞,像被豆腐模子壓出來的,形狀分毫不差。

  他們要新聞“好看”、“有衝擊力”的同時,真真忽略了吳菊萍的處境──她是一個農村來的城市普通工人,她是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妻子、兒媳婦,她是一個背負著高利貸房款的“80後”,她是一個要舉著曾經骨折的雙臂走完余生的人啊。她一輩子也沒見過這麼多現金,她怎麼就不可以心動呢?她怎麼就不能臉不紅、心不跳的收下這20萬元人民幣呢?

  已經産生的英雄們又有多少人是迫於媒體壓力、道德概念而捐的呢?一個太過單元化的“捐”字,壓抑了多少不情願的人性啊?

  求求媒體,不要拿道德牌坊壓住吳菊萍了。

熱詞:

  • 新聞思維
  • 80後
  • 新聞價值
  • 同桌的你
  • 新聞人
  • 道德概念
  • 遺址
  • 汶川
  • 牌坊
  • 哭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