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新華網評:取消“以藥補醫”,醫院如何生存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1日 0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張玉勝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2012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怒批“以藥補醫”為“一棵樹上的兩個毒瘤之一”,併為取消“以藥補醫”列出時間表:今年先行在300個縣試點推開,力爭2013年在縣級醫院普遍推行,2015年在所有公立醫院全面推開。(1月6日《新京報》)

  推行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新農合醫保改革、下調藥價等,無不折射出政府的民生情懷和惠民之舉。但遺憾的是,近年來看病難、看病貴等民生難題依舊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公立醫院的公益屬性未能明確定位。

  在公共服務的範疇中,最能體現公益性的當數醫療和教育,其職業既是體現聖潔博愛的“良心活”,也是人類不可須臾離開的公益事業,其勞動價值難以用具體數量和金錢去考評。改革開放之初,鋻於當時的國情國力,國家允許藥品加成、鼓勵醫院創收,讓醫院去市場中遨遊,其初衷應該是基於對破除大鍋飯、調動積極性的考量。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醫療觀念的異化,醫院的服務性、公益性逐步弱化,商業化、趨利性日益凸顯,“以藥補醫”讓醫療行為淪為純粹的謀生手段和盈利營生,看病難、看病貴就不可避免地成為“以藥補醫”制度的衍生現象。因此,只有讓醫院遠離功利,回歸公益,才能為取消“以藥補醫”創造體制保障和職業環境。

  取消“以藥補醫”之後的公立醫院何以生存,醫德立醫、技術養醫、財政補醫當屬選擇之路。首先,人們詬病看病難、看病貴,不僅緣于制度的弊端,還有醫德的扭曲。與人品決定産品同理,同樣的醫療條件、同樣的醫技水平,在醫德不同的醫生手裏會産生截然不同的醫療效果。君不見,即使在“以藥補醫”的制度下,仍然不乏為患者著想的“1元醫生”。

  其次,人們心儀某個醫院,很大程度上是衝著醫院的知名度而來,而支撐這種知名度的無疑是具有精湛醫技的專家隊伍,取消“以藥補醫”之後的公立醫院就應當靠技術“吃飯”。而實施按病種付費後,醫院更應該致力於提高醫療技術、降低醫療成本。

  此外,既為公益醫院,加大公共財政投入就成為順理成章之事。只有以公共財政保障醫生的合法收入和醫院的正常發展,才能從源頭上消除“以藥補醫”的驅動力。這也是政府為百姓購買醫療服務的公益性體現。

  有了醫改時間表,更要有矢志不渝的醫改決心和具體可行的醫改舉措。人們期待著300個試點縣的務實探索,期待著取消“以藥補醫”為百姓帶來的醫療實惠。

  點擊進入@華網評官方微博

更多精彩原創評論等你來點>>>

  (來源:新華網)

熱詞:

  • 以藥補醫
  • 按病種付費
  • 公立醫院
  • 看病貴
  • 吃飯
  • 醫德
  • 醫生
  • 醫改
  • 醫療行為
  • 看病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