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口袋裏的美國》:從“悲情”到“批判”的轉身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10日 08: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百餘年來,中國作家對西方的書寫,總有一種“悲情”隱含其間。這與百年來中國不斷遭受西方淩辱的記憶有關。而《口袋裏的美國》則不同。這部作品在藝術上的成就我們可以討論,但它在政治範疇內為我們提供了新的闡釋空間,同時也改寫或者終結了以往對西方書寫的“悲情”歷史。

  主人公趙大衛是帶著自己的歷史進入美國的。他有頑強抗爭的性格成長史,從少年、知青時代一直到大學,這種性格都不曾改變。他的人生經歷和個人性格決定了他的生存能力,比如他到美國第一個落腳點金鳳餐館的經歷,與美國黑人打交道、與同胞老闆打交道等,總是有驚無險,遊刃有餘。他的性格成就了他,使他最終走進了美國的主流社會。因此,趙大衛沒有查建英《叢林下的冰河》中主人公在中、西兩種文化之間的猶疑、徘徊或不知所措的矛盾;也蛻去了《北京人在紐約》、《曼哈頓的中國女人》等誇大商業成功從而凱旋的膚淺炫耀。《口袋裏的美國》最大的不同在於,趙大衛的成功或勝利,不僅是商業性的,更重要的是一種價值觀、文化精神的勝利。

  《口袋裏的美國》的核心情節,是趙大衛被解雇。他的被解雇當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在法庭辯論中,美國律師丹尼爾説:“是什麼原因導致趙大衛這樣一位優秀的、傑出的僱員不但沒有得到他應有的禮遇,相反卻遭遇他不應該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是一個亞裔,是一個中國人!導致這場悲劇的根本起因,就是種族歧視!”趙大衛最終獲得了高額賠償,美國修改了法律例案。但應該注意的是,這時趙大衛的身份已經是一個“美國人”,因此,鬥爭雙方無論是誰勝利,都可以看作是美國的勝利。但是我們又應看到,創作這部小説的,一個是華裔美國作家,一個是中國本土作家,他們共同擁有中國文化的背景。因此,這是一次“中國人”共同書寫的小説。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們就不能不聯想到當下中國新的處境,或者説,今天的中國同《叢林下的冰河》和《曼哈頓的中國女人》已大不相同,更不要説鬱達夫的《沉淪》時代了。當年《沉淪》的主人公“祖國啊,你快強大起來吧”的呼喚,從某種意義上已經實現。雖然不再被欺淩,但事實上的不平等仍然存在。這時,國家的整體戰略也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提高文化軟實力,加強中國價值觀對世界的影響。這些背景是《口袋裏的美國》人物塑造、情節設置乃至敘述話語的基礎。離開了這個背景,就沒有《口袋裏的美國》,當然也就沒有趙大衛的慷慨陳詞和改變美國法律的神話。因此,《口袋裏的美國》最終還要在政治的範疇內得到解釋,這與文學批評最終都是政治的是同樣的。

  但是,必須指出的是,這本書是一次充滿了批判精神的寫作。無論對中國還是對美國,那些社會上存在的有悖于公平、正義的事情,作者都給予了沒有妥協的批判。這一點是很難得的。

熱詞:

  • 悲情
  • 闡釋空間
  • 敘述話語
  • 口袋裏的美國
  • 批判精神
  • 美國作家
  • 北京人在紐約
  • 美國人
  • 中國人
  • 曼哈頓的中國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