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食”面埋伏拷問政府監管 地溝油瘦肉精沉疴難除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8日 14: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在剛剛過去的2011年12月,公安部公佈,歷時3個月的打擊“地溝油”戰役查獲了6萬噸地溝油——這是1萬多家中型餐館1年的用油量。

  這個數據帶給我們最大的疑問是,“地溝油”存在已逾10年,為何仍有如此巨大的數量從我們的食品監管中逃脫,流入人們的餐桌?

  在讓人眼花繚亂的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中,有人們聽著還比較新鮮的“塑化劑”、“問題血燕”、“牛肉膏”、“絕育黃瓜”、“爆炸西瓜”等,也有人們10餘年來再熟悉不過的“地溝油”、“瘦肉精”、“毒豆芽”……

  我們想要探究,為什麼我們的食品安全監管制度的完善跟不上問題食品更新換代的手段?為什麼我們剛剛壓下了“三聚氰胺”的勢頭卻又在“黃曲黴素”上狠狠地跌了幾跤……

  《法制日報》選取了3個存在多年,卻在2011年再次“風起雲涌”的“毒食品”事件,以此分析我們的食品監管制度中那些共有的、根本的問題所在。

  “地溝油”

  無“法”可依導致沉疴難除

  2011年9月,公安部指揮浙江、山東、河南公安機關破獲了一起團夥生産銷售食用地溝油案件,一條集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零售等六大環節的地溝油黑色産業鏈浮出水面。

  最重要的是,警方掌握的證據顯示,從“地溝油”變身食用油的工藝流程,僅是簡單的物理分離,大致分為水解、蒸餾、分體3步。

  儘管“地溝油”的存在早已被人們所深知,但如此全環節破獲的以地溝油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重大案件,還是讓不少人震驚不已——兩年不到的時間,這家非法制售地溝油的公司就生産了上萬噸地溝油進入市場,僅在現場警方就查獲了“地溝油”煉製的食用油成品100余噸、已灌裝為假冒品牌食用油100余箱。 

  讓人疑惑的是,這樣一家包攬産、供、銷全環節的非法公司,是如何在兩年時間裏安然無恙的?

  “地溝油案件看上去鏈條清晰,實際上,由於環節眾多,而且不同環節在‘罪與非罪’上界限不太清晰,給警方偵查帶來了不少困難。”參與偵破該案的寧波警方分析稱,僅僅收購地溝油原料一般不構成犯罪,對地溝油進行深加工也不一定是犯罪,因為它可以用於正當目的;把地溝油當作食用油銷售很可能涉嫌犯罪,但這個環節往往比較隱蔽。

  可以看出,“地溝油”真正走向危害人類健康的環節在於銷售。但是,在工商、質監以及專門的食品安全機構監管下,致癌的地溝油怎麼能瞞天過海,順利上市銷售? 

  “從外觀、色澤上看,用地溝油煉製的食用油與正常的食用油很難區分。關鍵問題是,現在國家對什麼是地溝油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檢測標準。如果只是按照現有的食用油標準,甚至會得出地溝油符合標準的荒唐結論。”浙江省公安廳辦理該案的負責人介紹稱,這起案件還是在公安部治安局的協調下,聘請了北京的專家進行相關檢測,才確定非法公司生産的食用油中存在有毒有害物質。

  檢測標準缺失,這或許是“地溝油”橫行多年仍有縫可鑽的根源之一,而它又不僅僅是“地溝油”存在的根源。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標準嚴格與否、科學與否、合理與否、安全與否、可靠與否,直接關係到消費者人身安全。制定並且實施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是真正實現源頭治理、預防為主的前提條件。”

熱詞:

  • 地溝油
  • 瘦肉精
  • 政府監管
  • 法制日報
  • 塑化劑
  • 黃曲黴素
  • 三聚氰胺
  • 埋伏
  • 煉製
  • 罪與非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