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山西晚報:農民工真的很在乎“農民工”的稱呼嗎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6日 1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山西晚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廣東官方近來的一個舉措引起關注,他們説將要建立健全外來務工人員融入城鎮的制度設計,加快研究並適時出臺取消“農民工”稱謂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外來務工人員根據職業和工作年限享受相應基本公共服務的制度。促進外來務工人員與本地居民真正融合。(1月4日中新社)

  取消“農民工”稱謂,不是新事情,早就有人提出來了,也有很多地方領導早表示了對“農民工”這個稱呼的不滿,聲稱要取消這個帶著歧視性的稱謂——比如河南省委書記盧展工前段時間就説:農民工這個稱呼,是對農民一種極大的不公。地方高官先後發聲,並給出了“取消”的時間表,表明了在農民工關懷上自上而下的一種共識。

  這樣的取向,體現了官方對農民工生存狀態的關注,在細節上關注他們,尊重他們的權利要求和尊重感。稱呼不是一個小問題,而體現了一種細節上的文明。不過,這樣的政策還是招來了一些質疑聲,比如有人就質疑,如果農民工貧弱的生存狀態得不到改變,歧視還將存在——雖然農民工這種歧視性的稱呼換成了一個新名詞,比如進城務工者、新産業工人,或者其他,但因為不平等還存在,新的稱呼又會被歧視化,稱呼只是其表,關鍵是背後的那種根深蒂固的對農民的制度性歧視。還有的説,這種“取消”本就是一個偽問題,因為本就沒有明文規定稱這些打工者為“農民工”,而是自然形成的一種約定成俗的稱呼。

  我最大的困惑倒不在這些方面,換個稱呼,總還是好的,自然形成的,也可以改。我關心的是,在關懷農民工的問題上,我們應該多聽聽農民工的意見,聽聽他們到底真正需要什麼,他們真的很在意農民這個稱呼嗎?他們真認為農民工這種稱呼對他們是一種歧視嗎?不能只是根據城市人的想象,而去給他們一些他們並不真正需要的東西,可他們真正迫切需要、真正在意的東西,卻不給他們。我們要讓農民工自己説話、自己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要聽到他們真正的聲音,而不是只憑我們自己的想象。

  雖然輿論一直在談論“農民工”的稱呼問題,可我一直沒有看到過有人去調查農民工群體對“農民工”這種稱呼的看法,他們從這種稱呼中感到歧視了嗎?他們很介意別人叫他們“農民工”嗎?所有的那些討論,基本上都是靠想象。

  不僅是在“農民工”稱呼的問題上,在涉及農民工和農民切身利益問題的時候,農民工都缺乏自主的表達,他們都是在“被想象”。他們的問題,他們的訴求,很多都是從不下基層、從不與農民交往的人坐在書齋中“想象”出來的,而很少聽到農民自己的聲音。各種涉農政策,基本都是憑想象去改革,並自以為是做莫大的善事,自以為代表了農民利益,可很少去問農民工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農民會表達,農民工有嘴,他們是自己利益最好的、最正當的表達者,沒有人比他們更知道自己最需要什麼。農民工要發言,他們的利益需要他們自己去表達,而不是依靠別人的善意,靠別人的想象幫他們代言。都在説尊重農民,我覺得,最大的尊重,是對話語權的尊重,對代表權的尊重。

熱詞:

  • 農民工
  • 農民工群體
  • 稱呼
  • 表達者
  • 盧展工
  • 河南省委書記
  • 農民利益
  • 制度性歧視
  • 涉農
  • 代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