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國進民退之爭凸顯改革焦慮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6日 06: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中國經濟的動力仍舊在民間,討論如何釋放民營經濟活力,或許比簡單否定國進民退更有價值。

  近日,前國資委主任李榮融一言激起千層浪,他表示國進民退是個偽命題,並且表示“誰資源配置效率高就該支持誰,而不該問是國有還是非公。”、“沒有國有經濟哪有非公經濟今天的發展?”

  國進民退的爭議並不新鮮,高潮在於2009年,次年“兩會”期間,時任全國政協發言人給出了2009的論證數據:工業增加值,私營企業是18.7%,國有企業是6.9%;最重要的是利潤,私營企業的總利潤增加17.4%,而國有企業-4.5%。

  數據重要,但是數據並不會説出全面真相。事實上,國有企業近些年一直在工業領域退出,利潤增加緩慢,再度證明國有企業的盈利低效率以及“預算軟約束”。

  回到原點,國有企業在競爭性領域效率如何,也就是關於資源配置效率的問題。天則研究所2011年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2001年~2008年,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累計平均的凈資産收益率為7.68%。不過,這並非真實業績,是國企在享受著種種政策優惠,和民營企業在不平等的經營環境下所體現出的績效。若還原國有企業真實成本,對政府補貼和因行政壟斷所致的超額利潤予以扣除,平均真實凈資産收益率為-6.2%。可見其盈利更多依賴在上遊資源領域的強勢,憑藉從土地、財政補貼、融資成本等方方面面的便利。

  除了冷冰冰的數字,更有活生生的案例,在金融領域表露無遺。

  一方面,為了克服信貸狂飆,貨幣政策過度收緊。央行2011年已3次加息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已達21.5%的歷史高位,與2007年相比已翻一番;另一方面,利率長期非市場化,民資難以進入金融領域,導致不少中小企業資金鏈緊張,導致高利貸等問題潛滋暗長;相比之下,寶貴的、低於影子價格的信貸資源大部分、甚至是絕大部分都被國企(及地方政府)獨佔。

  除了生産領域的低效率,國進民退還體現在分配領域的不公正,其引發的社會問題也足以引起重視。按照吳敬璉先生提供的數據,勞動者收入佔國民收入比重從1980年的65%降到1997年的53.4%,2007年再降到39.7%。2008年壟斷行業員工佔全國就業人群8%,工資卻佔全國工資總額50%。最高行業平均收入與最低行業差距15倍,創世界紀錄,中國基尼系數在近些年也在一路走高。

  2012是“十二五”改革的關鍵之年,在“內憂外患”之下,如何啟動經濟成為焦點。國企改革一直是中國經濟一個重大問題,而近些年國進民退的爭議其實反映對改革的憂慮。回首三十年改革歷程,學界普遍認為市場化改革是中國經濟獲得新生的重要推動力。事實上,中國經濟的動力仍舊在民間,討論如何釋放民營經濟活力,或許比簡單否定國進民退更有價值。(費雪)

熱詞:

  • 1980年
  • 國有企業
  • 預算軟約束
  • 兩會
  • 2008年
  • 民營經濟
  • 凈資産收益率
  • 資源配置效率
  • 上調存款
  • 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