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靠“老弱婦孺”種糧非久長之計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6日 01: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大眾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東北三省是我國最大的玉米、優質粳稻和大豆産區,在2009-2020年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中承擔增産任務近30%,2011年東北3省糧食預計增産270億斤。記者調查發現,東北糧食主産區出現了農村青壯勞動力外流,老人、女人成種糧主力,主要依靠政府出錢“買糧”等問題,糧食未來持續穩定增産面臨考驗。(1月4日《經濟參考報》)

  這些年,隨著國家惠農政策增多,優良品種的大面積普及,加上現代機械廣泛運用,糧食生産持續增産豐收,農民種糧積極性也大幅提高,但現實情況是,僅靠農業種植和國家政策的惠及,農民依然難以發家致富,大部分農村家庭還只是把種糧當成一項“副業”,主要精力還都放在了外出打工掙錢上,而種糧的活自然也就落在了留守在家的老弱婦孺身上。

  當然,老弱婦孺成種糧主力軍,也並不局限于東北三省,在全國各地都屬於普遍現象。農業部的一項測算也驗證了農村勞動力的流失嚴重,2010年全國外出就業的農村勞動力總數1.545億人,並且這個數據還在不斷擴大──這意味著農村實際從事農業生産的青壯勞力不僅還在逐步減少,且日趨進入老齡化,“種糧手藝”後繼乏人絕非杞人憂天。

  靠老弱婦孺種糧,對農業發展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方面,這些老弱婦孺適應和運用現代農業種植技術的能力有限,難以駕馭科技農業向更高層次邁進,也阻礙糧食生産的進一步發展;另一方面,青壯勞力由於長期在城市打工,基本與農村脫節,缺乏糧食種植的基本技術,更年輕的農村勞動力名義上還是農民,但實際上已經和大部分城市居民一樣連基本的農作物生長規律都不甚了解,更談不上繼承,很多農村家庭的種糧人實際上已“青黃不接”。

  應當説,現在大部分農村青壯勞力涌進城市打工,一方面為城市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一方面不能不説,這是很多農村勞動力一種無奈的選擇,這表明依靠種植農業改善農村家庭經濟窘境狀況至少目前還不現實。報道中也説,國家現有的對農業的傾斜政策所起到的激勵作用也已到“平臺期”,吸引青壯勞力重新回到農業生産,需要有新的對策。

  我國是人口大國,“無糧不穩”,抓好糧食生産是我國不容忽視的穩定之本。不可否認,現代科技的發展和運用,使農村出現了大量的富餘勞力,從農業向工業化轉變也是強國富民的必然選擇,但怎樣使人力資源合理流動的同時保證農業生産的可持續性,不僅考驗著政府的智慧,更關係到國家的未來。必須認識到,“讓土地留住人”,前提是農民靠農業就能生活得富足,這應該是我們制訂政策的出發點和著眼點。

熱詞:

  • 惠農政策
  • 增産
  • 農村勞動力
  • 農業生産
  • 經濟參考報
  • 副業
  • 農民
  • 農民種糧
  • 大豆産區
  • 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