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別讓五常米農收入也“無常”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5日 11: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11年,知名的黑龍江省五常大米迎來好光景,大米不僅質量好,價格也是節節攀升,最貴的一斤甚至賣到了199元。但五常市的許多稻農辛辛苦苦種出的水稻,賣給當地的加工企業每斤不到2元。(新京報1月3日)

  五常大米的名氣想必是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作為全國大米的著名産區,五常大米的口感和市場好評度在全國稻米産區都是首屈一指的。有那麼高的市場知名度,當然售價也不菲,因此五常大米在市場上的售價明顯要比其他地方的優質大米高一截,這也可以理解,但讓老百姓沒有想到的是,高價五常米的收購價格卻讓人瞠目結舌,不到2元的收購價格的確讓人大跌眼鏡,從米農到消費者,這中間的差價竟然是幾十倍,而作為生産和消費的兩端,一方只賺取了個辛苦勞作的辛苦錢,一方作為消費者卻要承受大米經銷商幾十倍于收購價的終端價,這其中的反差,讓人憤懣。

  雖然是市場經濟,買賣自由,但根據記者的調查,我們看到,五常水稻産業的特點是基本上全部是訂單農業,訂單水稻佔90%以上,這是最開始地方政府為了穩定米源,讓農民賣糧不愁而採取的一項措施,然而實際運行中,一些糧企卻把市場風險推給農民,在訂單中“做手腳”,壟斷市場價格,對農民辛苦種出來的大米價格無論年景好壞,都實行訂單式的“保護價”來收購,而且由於操作訂單農業多年,地方政府和當地企業之間是否已經就大米收購價格“就低不就高”達成一致,誰也沒法説清,但今年五常大米的好年景,作為五常的米農卻一點沒有享受到已經足以説明一些問題。

  作為專門對口的政府部門──五常市綠色食品辦公室是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一套人馬三塊牌子,還是五常稻米産業管理中心以及大米協會的辦公單位。雖然身兼三個部門負責人,辦公室負責人姜大偉説對這幾個機構的功能倒是闡釋的很清楚──統一行使對稻米市場的引導和管理、帶領企業闖市場,卻對稻農利益只字未提,農民的個體利益全都消解在宏大的政府敘事語言裏了。

  五常市一位副鄉長透露,如果一斤稻多為稻農爭取1角錢的話,五常每年就可為稻農增收2.5億元。看到這樣一個統計,筆者不禁愕然,增加一毛錢的收入,五常稻農可增加2.5億元收入,那麼收購價不足兩元和最後的銷售價最高賣出199元的懸殊,讓人不禁“想入非非”──如果能適當把稻農的收購價格提高幾個百分點,那麼那些種糧大戶豈不是都發了……但這樣的童話故事只能出現在臆想中,現實的悲涼在於地方大型加工企業壟斷收購價格,農民在米價上沒有議價權,地方政府又不作為,致使谷賤傷農轉變成“谷貴也傷農”。

  增加農民收入一直是中央關於三農問題的首要,而每年的一號文件也都反復提及,怎麼增加農民收入,各地應根據地區實際來謀劃,但在找到致富路的時候,不能人為設置障礙,讓農民守著金山還哭窮,給市場鬆綁,讓農民得利,五常稻農收入不能無常,因為五常大米的品牌已經足夠叫響,讓農民自己去作為市場主體進行交易,而不是政府和地方加工企業包辦壟斷,唯有此,才能真正讓農民荷包鼓起來。(王麗)

熱詞:

  • 米農
  • 稻農增收
  • 水稻産業
  • 收購價格
  • 無常
  • 做手腳
  • 稻米
  • 加工企業
  • 訂單農業
  • 增加農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