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台灣相聲瓦舍演員:北京口音是最寶貴的財産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5日 07: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一高一矮,一胖一瘦,一帥一怪──由台北藝術大學副教授馮翊綱和演員宋少卿組成的台灣唯一相聲劇團“相聲瓦舍”,昨晚(3日)結束首度來滬演出的相聲劇《東廠僅一位》之前,向記者透露了風靡海峽兩岸20多年的秘訣:雖然一個是白天精神的“百靈鳥”,一個是夜晚活躍的“夜貓子”,但是白天也懂夜的黑……

馮翊綱(左)和宋少卿 圖TP

  路上撿來的搭檔

  《東廠僅一位》是“相聲瓦舍”10年前的作品,早通過網絡成為當下大學生人盡皆知的作品。談及創團機緣,馮翊綱説:“宋少卿是我在路上撿來的。”當馮翊綱還在台北藝術大學做賴聲川學生的時候,他經常撂地攤説相聲。他覺得近距離直面觀眾,能在最短時間裏提高技藝。看客之一,是宋少卿,這名第一年大學沒考上、正在晚上復讀的中學生連看了幾天后,大膽直面馮翊綱,表露也要參演的決心。馮翊綱對這個大白天不務正業的小毛孩不以為然。他給宋少卿設了一道門檻:“如果你也考進了台北藝大,那麼我們就做搭檔。”於是,在馮翊綱大四的時候,剛剛大一的宋少卿成為他的學弟。兩人就此于1988年大學迎新晚會上,宣告成立“相聲瓦舍”。用如今已是副教授的馮翊綱的説法:“相,是看;聲,是聲音。瓦舍,是宋朝的演藝場所。我們起這個名字就是希望大家走入劇場看帶有相聲元素的喜劇表演,而不僅僅是在廣播裏聽相聲。”

  百靈鳥與夜貓子

  馮翊綱高大持重,崇拜林語堂,説起話來引經據典,談及相聲必言“喜劇”。宋少卿相對瘦小,表情生動,舉止誇張,本身就是一部喜劇。對此,馮翊綱常言:“少卿乃生而知之者,而我只是學而知之。”兩人的個性、習慣也截然相反。熱愛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馮翊綱,遵循中醫養生理論早睡早起。嗜酒愛夜生活的宋少卿,從日落起開始活躍。兩人的“交集”只在每天下午排練和晚上演出時段。作為“相聲瓦舍”的編劇,馮翊綱對此反而倍感慶倖:“我負責體驗白天的美好生活,少卿熱衷投身夜晚的妖嬈。當我需要生活另一面的素材時,找他聊聊就好了。”這樣,兩人就好比陰與陽,白天也懂得了夜的黑。雅俗共賞為“相聲瓦舍”贏得了最廣的觀眾面。

  口音是寶貴財産

  所有接觸過“相聲瓦舍”的人,首先都會被他倆字正腔圓,甚而帶著北京腔的普通話震撼。他倆幾乎成為當下“普通話最好的台灣藝人”。他倆透露,自己也是眷村的小孩,四位家長都來自山東、河北一帶。馮翊綱更是正色道:“因為背井離鄉,所以鄉音更成為家族榮耀,成為最寶貴的財産。”在台灣,因為口音問題很少有人能學相聲。馮翊綱的學生都是大學生,“可惜18歲的時候,語音體系基本形成,可愛的閩南口音或者含糊的説話習慣已經形成,再來學相聲就難了。”

  馮翊綱感慨道:“通過口音我能從父母身上體會到延續感,還能在眾多文化中分析出中華文化的優越,進而成為滋補品。”這也是他的相聲劇多半以中華歷史文化為底色,以“懷舊拼貼”的方式,製造出喜劇能量,感染各地觀眾的道理。    

  本報記者 朱光

熱詞:

  • 相聲瓦舍
  • 馮翊綱
  • 演員
  • 中醫養生理論
  • 台灣相聲
  • 台灣藝人
  • 喜劇
  • 百靈鳥
  • 口音
  • 東廠僅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