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大米零售價超收購價20倍的隱憂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5日 06: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近年來,黑龍江省五常大米享譽全國。在市場中中等包裝的大米,四五十元一斤的比比皆是。與大米高企的售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稻農的有機水稻收購價格並不高。2010年上市的有機稻僅為每斤1.90元左右(1月3日《人民日報》)。

  市場銷售價格是企業收購價格20倍以上,無疑令人錯愕。從記者調查中看,原因包括企業獲利過大、企業聯手控制收購價格、流通銷售環節利潤過高等等。但從更深層次上剖析原因,可以發現這一現象在我國整個經濟産業鏈條上的普遍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説明我國經濟産業鏈的部分失衡和畸形。

  擠壓産業鏈條上最前端生産者的首先是收購企業。強勢的收購企業往往能夠通過無形、不自覺的聯盟或者通過預設霸王條款的訂單合同等手段,來壓榨幾乎是一盤散沙的農業生産者手中的利潤,維持自己的暴利空間。批發商、零售商同樣能夠利用自己對市場信息了解充分等優勢,攫取較高利潤。無論收購企業、批發企業,還是零售企業的高利潤,最終都是以擠壓農業生産者的利潤為基礎的。

  其次,高稅收、高收費最終都將傳導到前端生産者的農民身上。國家取消了幾千年以來的農業稅,直接針對種糧農民的稅費徹底取消了,國家還給種糧農民以補貼,這些舉措受到農民的歡迎。但也應看到,針對收購企業、流通企業和零售企業的稅負和收費表面看似由這些企業負擔,但實際上企業都通過壓低收購價格,間接將成本傳給了生産種植的農民身上。五常大米市場售價四五十元,企業收購農民價格不到兩元就是例證。而在大蒜被爆炒到每市斤10元左右時,種植農民仍然不賺錢,也説明了這一問題。

  再看整個經濟領域,受到擠壓的並不僅僅是農民群體。電力生産者的發電企業巨虧,而供電企業卻大賺特賺;煤炭、礦山開採礦口價格並不高,而經過運輸等中間環節後價格高得嚇人;石油、天然氣開採、進口原始價格並不高,而經過石油壟斷巨頭們倒騰後零售價格竟然高於美國;辛辛苦苦蓋房子的建築企業既要墊付款項而且利潤不高,而中間商的開發商卻賺得盤滿缽滿。

  産業鏈如此嚴重失衡,産業鏈條上分配如此不公,正在將中國經濟推向高風險,推向空心化。因為,實實在在增加社會財富、增加市場商品供給總量的是産業鏈條最前端的生産者。生産決定流通等其他任何環節,實體生産者是整個國家經濟的基礎。實體生産環節回報被壓榨的過低,不僅挫傷生産者積極性,使得生産萎縮,而且使得生産力都往流通甚至是炒作環節蜂擁,最終使得國家經濟失去實體生産企業支撐的堅實基礎,整個經濟被炒作的風險由此凸顯。

  這種狀況正在影響我國經濟調整和轉型。比如:加大農業結構調整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而調整農業結構的重頭戲是讓農民調整種植結構,改良技術、改良品種,種植綠色、附加值高的農作物,但如果價格傳導機制失靈,優質綠色農作物的高附加值被中間環節獲取,種植農民得不到,那麼,農業結構調整將難以為繼。

  五常大米産業鏈環節的價格畸形不僅是管理缺位,農産品流通環節混亂、一些黑心商家趁機謀取不正當暴利的微觀問題,更加重要的是,它暴露出我國經濟整個産業鏈條上分配等環節的嚴重失衡問題。這種嚴重失衡必須通過宏觀政策迅速給予調控、引導和扭轉,才能有利於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余豐慧)

熱詞:

  • 有機水稻
  • 大米市場
  • 收購價格
  • 人民日報
  • 産業鏈條
  • 農作物
  • 價格傳導機制
  • 利潤
  • 農業生産者
  • 五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