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內蒙古傳統文化藝術悄然復興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5日 02: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華網呼和浩特1月4日電(記者 賈立君)火紅的綢子在翻飛,歡快的舞步在跳躍。庫倫旗政府門前的廣場一片沸騰,數百人在這裡跳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安代舞。元旦期間,內蒙古自治區各地紛紛將傳統文藝搬上街頭,慶祝新年的到來。

  庫倫旗廣場安代舞蹈隊隊長雙白乙拉介紹説,起源於清朝中葉的安代舞,最早是用來醫病消災的宗教性舞蹈,經過百年嬗變,在植入現代文明的元素後,發展成為集歌舞、曲樂為一體的綜合性民間藝術,具備了健身和娛樂的雙重功效。

  1996年,庫倫旗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安代藝術之鄉”;2005年,這裡的蒙古族安代舞又被確定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近年來,古老的安代藝術再現時代風采,其表演形式也愈加豐富:草原安代、舞臺安代、健身安代、中小學安代課間操等異彩紛呈。

  在內蒙古,像安代舞、呼麥、馬頭琴、鄂爾多斯婚禮、蒙古長調等國家級和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近年來得到有力保護與傳承,並正以全新的面貌走向社會。

  元旦期間,各盟市以這些傳統民間藝術為主要內容舉辦多種形式的慶祝活動,一些地方電視臺還錄製了蒙古長調、漫翰調、馬頭琴、二人臺走西口表演等專題文藝晚會,傳遞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和喜慶味道。

  近年來,大批蒙古族學者提出,草原文化與黃河文化、長江文化一樣,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中華文化的傳承作出了貢獻。

  為此,內蒙古2003年啟動草原文化研究保護工程,使得許多曾經一度瀕臨消失的傳統文化得到保護與傳承。目前,全區已形成6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體系,其中49項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自治區還把每年的9月6日設立為“草原文化遺産保護日”,在全國率先組織實施文化遺産保護日活動。

  眼下,內蒙古12個盟市均打出自己的民族文化品牌,105個旗縣區設立了自己的文化節日。他們以各自地區民族風俗風情為切入點,每逢節慶日都要舉辦獨具特色的文藝活動。這些文化盛宴,如遼闊的歷史文化畫卷,在藍天白雲間展示著草原文化的絢麗多姿。

熱詞:

  • 非物質文化遺産
  • 呼麥
  • 安代舞
  • 文化盛宴
  • 藝術再現
  • 鄂爾多斯婚禮
  • 庫倫旗
  • 草原文化
  • 傳統文化
  • 馬頭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