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亞心網訊(記者趙梅報道)由新疆克拉瑪依市投資建成的新疆首個PM2.5監測點在2011年12月30日正式投入使用。至此,克拉瑪依市成為疆內首個對外宣佈啟用PM2.5監測點的城市,該市的空氣質量監測指標也由此從4項增至6項。
1月3日,記者致電克拉瑪依市環境科研監測中心站站長吳雷了解到,克拉瑪依市在克拉瑪依區和烏爾禾區投建的PM2.5監測點,總投資20余萬元。兩個監測點去年年底建成,去年12月30日起,兩個區域的兩台PM2.5分析儀已正式投入使用。
“每天實施24小時空氣採樣,空氣採樣是由伸至室外的空氣採樣設備完成。該設備每小時會自動對空氣進行一次採樣,然後將採集樣品傳送到分析儀,經精確測算後,就得出每小時空氣中PM2.5的監測結果。”吳雷説,其間,監測點每小時的監測數據都可能會有變動,所以,24個小時監測結果均值才是克拉瑪依市PM2.5日均值。
吳雷説,由於目前國內還沒有制定出包含PM2.5在內的空氣質量標準,PM2.5具體實施方案也未出臺,該監測中心站的監測數據暫時還不會向社會公佈,“這些監測數據要先向自治區和國家環保部傳送,以備國家出臺PM2.5空氣質量標準提供相關資料,PM2.5日均值會在國家環保部規定的時間向社會公佈”。
據了解,早在2002年起,克拉瑪依市就開展了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多年來,克拉瑪依市的空氣質量一直呈優良級別,位居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的前十位。
去年,克拉瑪依市全年的空氣質量達一級和二級的天數是362天,再次居國內領先水平。
“克拉瑪依市之所以將PM2.5納入空氣質量監測體系,一方面是為了讓市民對城市的空氣質量明明白白,另外,也是克拉瑪依市經濟快速發展和建設高品質城市目標的需求。”吳雷介紹説。
記者從自治區環保廳了解到,按照2012年的工作要求,今年,新疆將在烏市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同時,在克拉瑪依和庫爾勒開展PM2.5和臭氧監測的前期準備工作。克拉瑪依已率先啟動此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