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整治地溝油須告別“技術依賴症”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01: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廣州日報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為什麼同樣缺乏技術檢測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卻能杜絕地溝油流向餐桌?

  衛生部公開徵集地溝油檢測方法于2011年最後一天截止,共徵集到近300種檢測方法。相關負責人表示,公眾提供的檢測方法是否可行,還需要經過嚴格的專家驗證:先進行分門別類,由專家委員會確認哪些是有希望的,確定有無必要進行下一步的“盲樣”考核。

  檢測地溝油對技術要求很高,一般公眾似乎很難給出專業意見。而且之前徵集到的由多家技術機構提供的5種地溝油檢測方法已被證明無法識別地溝油,那麼如何讓公眾相信,此次徵集到的300種檢測方法,就一定有破解之策?

  地溝油之“罪”並不是最近才被發現,倘若民間有破解地溝油檢測難關的高招,恐早已向國家申請專利,根本無須等到現在。何況徵來的檢測方法也要首先過專家委員會這一關,根據他們提供的思路和辦法來進行認定,打上如此明顯的專家“痕跡”,這樣的公開徵集本身就打了折扣。

  這樣説無意質疑衛生部的公開徵集之舉,能主動徵求民意已是一種進步。但相關負責人明確説了,要準確識別地溝油,確實有很大的技術難度。而且世界各國的經驗也表明,地溝油的檢測一直是個國際性難題,還沒有哪個國家有所突破。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為什麼同樣缺乏技術檢測的其他國家和地區卻能杜絕地溝油流向餐桌?因而,一味糾結于檢測技術的方法論,並不是最好的解決之道,別人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根治地溝油的成功範例,大可以借鑒之,走出“技術依賴症”的思維定性。

  細究起來,國際上根治地溝油的模式大概有兩種,一種是類似我國香港、德國、美國等採用的從源頭抓起,通過立法嚴禁餐飲企業直接傾倒和售賣地溝油;另一種是像日本處理地溝油的財政補貼模式,政府在預算中拿出大量的環保經費,補貼給提煉生物柴油的燃料廠,餐飲企業將地溝油賣給燃料廠的價格,要高於賣給非法加工地溝油的企業,從而切斷非法收購的渠道。

  鋻於我國的餐飲企業數百萬家,其中又有很多小作坊、攤販式小食店,要想對餐廚垃圾的每個環節都實現完全監管,確實有難度。那不妨借鑒日本模式,由政府補貼從地溝油中提煉生物柴油的企業,讓它們以較高的價格回收地溝油。有了經濟的調節杠桿,餐飲企業也會樂於收集廚余用油,再銷售給回收企業。當然,這絕非一個部門可以實現,必須形成一種跨部門聯動的新機制。

  在我國,以地溝油製造生物柴油的技術早已具備,也有企業從事這一行業。如在廣東,就曾有企業聲稱回收地溝油製作生物柴油。遺憾的是現在都已停産。為何終止,當引起反思:一方面應在政策和稅收方面大力扶持,激勵更多企業從事這一行業;另一方面還要給地溝油提煉的生物柴油更大市場空間,鼓勵類似荷蘭、英國的“地溝油航班”,同時政府部門理應率先使用生物柴油。

熱詞:

  • 地溝油
  • 依賴症
  • 生物柴油
  • 餐飲企業
  • 技術難度
  • 檢測方法
  • 燃料廠
  • 回收企業
  • 申請專利
  • 油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