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靠種地也能致富”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4日 00: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科技網 盛 利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科技一線采風

  2011年12月18日,隆冬時節,記者行走在四川成都雙流縣永安鎮的川西旅遊環線上,滿眼綠意盎然。中午時分,路邊一家名叫“紅提園”的農家樂引起了記者注意:亭臺樓閣、蔥蘢長廊間,停放了數十輛摩托車、小貨車,而掌聲、歡呼聲則從農莊大堂內連連響起。

  原來,當地“紅提葡萄農業技術協會”近百名會員正圍坐一堂“開茶話會”。議題有兩項,成立協會工會和農技110服務隊出征。“一來是協會工作上了新臺階;二來是大家辛苦一年共慶豐收。一會兒十幾桌人還要搓一頓。”農莊主人陳貴彬的簡短回答中,掩飾不住豐收的喜悅。

  位於成都近郊丘陵地區的永安鎮,3.7萬畝耕地上3.1萬人以農業為生,近年來,通過依靠科技發展現代農業,這裡成為了全國最大的冬草莓基地、優質地瓜籽繁育基地,並育成四川第一個擁有獨立自主産權的紅提葡萄新品種“蜀葡一號”。去年全鎮農業人均純收入達8010元。

  “有的鎮靠打工致富、靠辦廠致富,我們靠種地也能致富。”正開會的鎮科技辦主任付加林告訴記者,隨著成都統籌城鄉步伐加快和現代農業産業高速發展,永安農民早已不是“冬天一身泥、夏天一身汗”,一年忙到頭、收入不見漲的景象了。“靠近公路的家家建起了觀光‘小農莊’、居住山嶺的戶戶搞起了特色農業産業,我們的草莓、枇杷、葡萄、紅提還賣到了俄羅斯、東南亞等國際市場‘掙外匯’。”

  説著,付加林又將記者“拽”進了附近的“四有農莊”。剛進門,“成都現代田園科普館”幾個大字赫然在目。作為今年成都市建立的32個科普基地之一,這裡1200平方米的農田上通過土地綜合利用技術支撐,種植了10個葡萄新品種、3個冬草莓品種及青筍、芹菜等6種蔬菜。

  行走在8米寬、150米長的觀光長廊上,兩側的設施農業園區如同整齊的隊列,V字型葡萄架、高寬垂棚架一體栽培法、覆膜避雨栽培技術、控産技術等一字排開;幾十隻果園套養的“跑山雞”,正追逐嬉戲。“城裏人喜歡農田,我們農民更離不開它。”付加林説,科普館上個月掛牌以來,已吸引近百名學生、遊客到訪,有的人幾乎每週一趟,為的只是看看這些果木的生長情況。

  在園區深處,一排排大棚覆蓋的花盆引起了記者的注意,低矮苗木中嫩白色的草莓正在生長,“我們可是全國的冬草莓之鄉,到了春節前後,這些草莓發往全國各地,農民笑著收錢。”他説,草莓盆栽不僅美觀、新鮮便於採摘,還方便觀光農業,“現在,農莊大廳每天還要放3D電影。”

  雙流縣科技局局長鄭樹明説,多年來永安鎮先後建立了枇杷、冬草莓、紅提葡萄等8個專業農技協,服務全鎮95%的農業人口,依靠新産品、新技術、新模式科學發展農村經濟,已蔚然成風:這裡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農技協知識産權保護聯盟,育成了四川第一個自主知識産權葡萄品種,發明了經濟耐用的觀光農業PVC管柱葡萄架,農民自掏腰包買專利、用專利、申請專利,更屢見不鮮。

  正聊著,付加林、陳貴彬等人穿起了“農技110”的綬帶,與15名種植能手一起踏上出征的旅程。“別看我們是農民,下去做技術服務時人家尊重得很呢。”

  “這就是科技的力量。”鄭樹明告訴記者,因為掌握先進種植技術,2011年僅紅提葡萄協會託管了四川5萬畝葡萄園。永安8個農技協每年為鎮上農民增收已達2億余元,佔全鎮農業生産總值的70%左右。

熱詞:

  • 致富
  • 紅提葡萄
  • 農莊
  • 種地
  • 農技110
  • 農技協
  • 現代農業
  • 觀光農業
  • 出征
  • 栽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