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新聞中心 >

第3次全國文物普查:四川65231處不可移動文物全國第3

發佈時間:2012年01月02日 21: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 | 手機看視頻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更多 今日話題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2007年7月,四川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正式啟動,截至2011年12月,已全面完成各階段工作目標和任務。前日,四川省文物局召開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對外首次正式公佈了具體普查數據。此次普查覆蓋率和到達率均達100%,基本“摸清”了我省不可移動文物的“家底兒”

  不可移動文物數全國排第三

  在四川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全省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數量65231處,與上世紀80年代的第二次文物普查相比增幅近3倍,種類包括古遺址類、古墓葬類,古建築類、石窟寺及石刻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類等,其中51836處不可移動文物為新發現。普查覆蓋全省21個市州,覆蓋率和到達率均達到100%。

  四川省文物局局長王瓊説,在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中,四川省在全國31個省份中排名第3位,進一步凸顯出四川文物大省的地位。其中成都、宜賓二市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分佈處最多,均達6000處以上。登記文物年代最早可上溯至舊石器時代。

  為所有文物建立“身份證”

  記者了解到,一些新科技、新設備開始應用於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省文物局建立了數據中心,並構建起了不可移動文物的三維空間數據模型。此外,還建立了“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數據匯總管理系統”,為所有的不可移動文物建立了“身份證”。

  “這次文物普查中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數比以前大幅提升,原因主要包括兩方面。”四川省文物局文保處工作人員何振華説,1986年,我省進行了歷時三年的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但受當時條件、觀念和標準的限制,存在一定的漏查誤登現象,調查範圍也未能覆蓋一些邊遠地區。

  此外,隨著“文物”內涵和外延的不斷擴大,“文物保護”逐步走向了“文化遺産保護”,保護時間尺度也開始向“20世紀遺産”和“當代遺産”保護方向發展。

  6138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

  “本次普查中,我省的不可移動文物保存狀況形勢仍然嚴峻。”王瓊説,在本次調查登記的不可移動文物中,保存狀況較差的達20.04%,差的達5.76%,其中,原來調查登記的6138處不可移動文物已經消失,“重利用,輕保護”的現象依然存在。

  “6000多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的原因包括地質災害,經濟社會發展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等。”何振華説,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使得四川省千余處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均受到不同程度損毀。此外,城市化發展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

  在我省第三次文物普查中,發現的古遺址主要以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為主,包括目前發現的成都平原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桂圓橋遺址。在這處文化遺存中,發現了比三星堆一期──寶墩文化時代更早的文化遺存,為三星堆文化源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名詞解釋

  不可移動文物

  是指古文化遺址、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是針對可移動文物而言。

  一旦一個建築物或遺址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或暫定不可移動文物時,通常就受到主管機關保護,未經許可,包括所有者在內的任何人,都不可以任意變動、修改。如果是因為建築工程開挖而發現的不可移動文物或考古遺址,為了保護歷史文物,工程通常要立即暫停。

熱詞:

  • 文物
  • 移動
  • 文物普查
  • 1986年
  • 文物保護單位
  • 普查數據
  • 寶墩文化
  • 身份證
  • 近現代重要史跡
  • 家底兒